後现代「现代性」-东海大学社会学系.docVIP

後现代「现代性」-东海大学社会学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後现代「现代性」-东海大学社会学系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助理教授 鄭志成 博士 Office: T 544 Tel: (04)2993 Fax: (04) E-mail: ccj@thu.edu.tw Office Hours: Mon 14:30-16:30 臺中,2006-02-20 啟蒙-現代-後現代: 「現代性」觀念史的考察 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 大學部選修課程 Fr. 9:10-12:00 壹、課程旨趣 「我不知道什麼是『後現代』(postmodern), 也不曉得它和『前現代』(pr?modern)有何區別。」 Leszek Kolakowski *** 「針對這個問題:究竟現代性是什麼,我們可以初步大約確定如下:『現代性』此一字眼涉及了約莫自十七世紀以來,出現在歐洲的一種社會生活或社會組織的方式,隨後其影響或多或少地遍及全世界。如是的界定將現代性關聯到一個時期和一個地理上的出發點;但是現代性的主要特徵卻仍然未被觸及地堆放在黑箱之中。」 Anthony Giddens *** 「後現代主義不是一種我們可以一勞永逸地界定、然後心安理得地去使用的東西。概念(若有的話)必須在討論結束時、而非開始時獲得。」 Fredric Jameson L. Kolakowski、A. Giddens、F. Jamerson的引文都或多或少支持了這一門課程的「正當性」。當我們面對什麼是「現代性」?「現代性」從何而來?現代性之前是「前」現代嗎?那麼什麼是「前現代」?「現代性」往何而去?現代性之後是「後」現代嗎?那麼什麼是「後現代」?「後現代」之後呢?……這一連串社會(學)理論無法迴避的問題時,究竟具備了多大的自信心與確定性? 「現代性」-究竟所指為何?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時,可以想像將面臨的意見分歧,以及將遭遇的不確定性:日常生活裡,「現代」社會、「現代」文明、「現代」生活、「現代」人、「現代」國家、乃至於「現代」音樂、「現代」社會學等等,「現代-XX」的用法似乎成為一個理所當然,可以套用連接在所有名詞的前綴詞。當「現代/現代性」的意涵仍待釐清之際,「後現代」以無法遏止、迫不及待的急切,佔據著文學、美學、繪畫、建築、生活等用語的前置位置,甚至於發展成為一種「後現代-XX」的造詞運動,同時也為「現代性」原本曖昧不明的意涵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為了釐清「現代」、「後現代」等概念的紛多歧義,本課程擬從「現代/現代性」在社會思想/社會理論的論述系絡,考察此概念的指涉意涵,亦即從「現代性」的誕生、開展、重估、斷裂等不同發展階段,探索「現代性」的發展軌跡: (1)「現代性」的誕生:啟蒙 如果我們延續M. Foucault的思考,質疑「現代性」係由啟蒙的後果及其發展所形構,那麼「現代性」的探源將可追溯到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基於此,對於「現代性」的探究可以從回顧啟蒙運動之意涵,對啟蒙此一概念的省視成為進入「現代性」議題的第一步。本課程擬由堪稱為啟蒙概念的宣言,以及現代性論述之基礎文本-亦即啟蒙見證者I. Kant對啟蒙的當下釋義-出發,探求孕育「現代性」的啟蒙精神之究竟,同時並以M. Foucault的回應、R. Bittner及G. Picht的再詮釋針對I. Kant的文本省思啟蒙精神。 (2)「現代性」的開展:生活風格、技術時代與治理性 「現代性」以啟蒙精神為內在動力,在人類歷史的開展中表現出異於「前」現代的基本特徵成為接下來的關懷焦點,本課程擬分別由現代性在不同面向的開展,鋪陳現代性的多樣面貌: G. Simmel以貨幣經濟為動力檢視現代性的生活風格(Lebensstil)。現代社會經由貨幣經濟促成了生活節奏與速度的變化、生活價值的量化。 M. Heidegger一本其對「存在」的關懷,將做為合於目的之手段的「技術」(或「技術活動」)理解為一種「揭露」(Entbergen)存在者的活動。技術的本質即在於開啟世界、顯現世界。因而透過對技術活動的分析與闡述,得以揭示由技術所決定的「現代性」之本質,及其如何影響著現代人的自由。 M. Foucault對於治理藝術的系譜學考察,揭露了國家/社會對人民進行控制的實踐和技術之「正確處理」的發展,藉此將現代生活界定為治理性的時代。 (3)「現代性」的依戀關係與親密關係 本課程進行至此,已將「現代性」藉由啟蒙運動的母體,從誕生到開展,並從不同面向形構現代生活的風貌。期中考前夕將透過兩部兼顧浪漫情懷與情愛論述的系列影片(「Before Sunrise」及「Before Sunset」)探討現代社會的依戀與親密關係,或可調適即將緊繃的身心?A. Giddens的文本是可以一併思考的刺激。 (4)「現代性」的重估: 「現代性」雖然承繼著啟蒙運動的自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