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讲座内容及复习题3页.doc

《现代教育技术》讲座内容及复习题3页.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教育技术》讲座内容及复习题3页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题 1、学习终端变化:电子书包 2、学习环境变化:有线互联→移动互联,互联网→物联网,数字校园→智慧校园 3、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4、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有价值、有作用的各种多媒体信息的总称。 特点:多样性、多媒体化、多样性、多媒体化、超媒体化、全球性 5、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①语言的使用(后巴别塔时代) ②文字的创造(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③印刷术的发明 (六世纪中国隋代刻板印刷) ④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19世纪) 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时间: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6、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认识 广泛的应用性: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作用的不可替代性:信息技术已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元素之一。 7、技术改变了历史、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认知方式(分布式认知协同式处理)、思维方式、世界、教育形态(学生: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表征方式、获取方式、加工和处理方式、存储和应用方式、评价方式、教师观; 教师: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表征方式、传播方式、管理方式、学生观等正在发生改变) 信息社会的三大要素:信息、能源、材料。 信息社会的两大现象: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9、教育革命 ①(公元前300年),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标志。特点:范围小、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仅限于教师本人的学识。 ②(十六至十七世纪),以夸美纽斯创立 班级授课为标志。特点:学校、教学计划、教材、集体教学。 ③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正在构建4A模式Anybody、Any time、Anywhere、Any content特征:教学力的飞跃。 10、教学力人们利用媒体和技术从事教与学活动的能力。 基本要素:教师、学生、资源、环境、技术。知识将不限于书本、课堂、教室。 11、教育技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应用的各种技术的总和。包括物质的技术(显性技术)和智能技术(隐形技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教育革命的推动力。 12、技术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个性显著、自主性强、好奇善思,网络依赖强、交互手段多、技术掌握好,获取知识多源、涉猎兴趣广泛、阅读与认知方式正在转变,对信息和技术的选择、理解、整合、表达和合理传播需引导 13、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环境建设:重在应用,支持教学、学习、管理,社会服务。 14、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15、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为了一定的目标达成而进行的一种人类特有的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的双边互动的活动。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分别对应两个活动主体。 16、学习是通过授导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能、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三维目标)的行为方式。 17、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家庭学校社会个人)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1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在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达到的水平(习后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潜能,即经过教学使学生所能获得的能力,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学生自我努力、教师外在引导) 19、信息化教学为了促进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中,师生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丰富的资源、支持良好的媒体环境、合理的教与学的过程 20、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了促进学习,依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要,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以达到过程最优化而编制的教与学的实施方案。是为了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需要目标达成,而用于控制教学节奏、教学方向、教学过程,旨在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传统的教案编写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突出“教”。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 内涵:主导思想是学;实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