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天文学密切 相关的诺贝尔物 理学奖获奖项目 (1)发现宇宙线 193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黑斯因发 现宇宙线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 1911—1912年,用气球把电 离室送到离地面五千多米的高空, 进行大气导电和电离的实验,发现 了来自地球之外的宇宙线。 (2)分子谱线 汤斯 1964年因研制微波激射器和研 究激光的研究获的诺贝尔奖。 他在1957年预言星际分子的存在, 并于1963年在实验室里测出羟基(OH) 的两条处在射电频段的谱线。这些分子 谱线处在厘米波和毫米波段。 1967年发现星际分子,证实他的预 言,开辟了毫米波天文学新领域。 (3)热核反应 美国物理学家贝特因核反应理论研 究获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他提出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 源理论,认为太阳中心温度极高,太 阳核心的氢核聚变生成氦核释放出大 量的能量。 胰腺肿瘤饮食注意事项 /a/yixianaihuli/2014/1017/122.html 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文成果获奖项目 天文奖从1970年为起点在5个年 度,有7项物理学奖授予9位天文学 家。 二十世纪最后的30年中天文学家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实现零的突破。 1,阿尔文:瑞典,太阳和宇宙磁流体力学获1970年诺贝尔奖(阿尔文波,磁冻结) 2,赖尔:英国,发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获1974年诺贝尔奖 3,休伊什:英国,发现脉冲星证认中子星获1974年诺贝尔奖 4,钱德拉塞卡:美籍印度,恒星演化及白矮星质量上限获1983年诺贝尔奖 5,福勒:美国,恒星上元素的合成, 获1983年诺贝尔奖 6,彭齐亚斯和威耳逊:美国,发现 宇宙背景辐射,荣获1985年诺贝尔奖 7,泰勒和赫尔斯:美国,发现脉冲 双星和间接验证引力辐射获1993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取得获奖成果时比较年轻 9人中,33岁以前取得获奖成果 的有6人 赫尔斯取得获奖成果时是23岁 钱德拉塞卡的最显赫研究成果在 20~23岁 应该获奖的贝尔发现脉冲星时23岁 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经验 敢于冲破传统观念 自强不息、拼搏奋进,不达目的誓 不罢休 从事当时最前沿的创新性课题 获奖项目并不是花钱最多的和条件最好的 机遇留给有准备和( )的人 5,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9位获奖人的国籍 美国6人(包括美籍德国人和美籍 印度人各1名) 英国2人 瑞典1人 中国人无缘诺贝尔天文奖! 我国天文研究单位 1,中科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国家天文 台) 2,北京天文台(密云射电观测站;怀柔 太阳观测站;兴隆光学观测站) 3,紫金山天文台(本部;青海德林哈射 电观测站) 4,云南天文台(昆明) 5,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 6,陕西天文台(国家时间中心) 7,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其它:乌鲁木齐天文站;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 现代天文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讲授提纲 一,天文学的发展 1,天文学的发展历史 2,天文学的研究对象 3, 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关系 4, 天文学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1, 天文学的发展 天文学历史悠久 近代天文学发展迅速 发展余地很大 新成果还会不断出现 老结论可能被修改和推翻 三大学科: 天体测量学:测量天体的位置和距离 天体力学:研究天体之间的关系 天体物理:研究天体的形态、物理 状态、结构、化学组成; 天体的产生和演化 天体物理学是主流 天文学三大观测波段: 光学天文 射电天文 X射线和γ射线 (紫外、红外、中微子、 引力波、宇宙线) 远比人的眼睛看得远、看得广 被动接收 2,天文学研究对象 行星层次: 地球、其它八大行 星,小行星、彗星、陨星 恒星层次: 太阳及其它恒星 星系层次: 银河系、河外星系、 类星体、星系群、星系团 宇宙整体(可观测的宇宙) 人类了解最多、能深入 探讨的天体 地球(行星) 太阳系(行星系统) 太阳(恒星) 银河系(星系) 可以说是几个“ 孤本”,没有其它 天体可以与之相比! 行星层次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