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ppt
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中国古代的“三农”问题:历代的重农措施;农业发展的表现;土地和赋税制度。 2.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重在土地政策);农业发展的状况;对目前“三农”问题的认识。 3.世界史上的“三农”问题: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的解决及评价;苏联(俄)的农业政策及影响。 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本专题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紧密联系,也是高考一直考查的重点。2007年上海、天津、重庆等地试题考查了赋税和土地制度,全国卷与江苏卷考查了农业发展的表现,广东卷考查了中俄的农业政策。 2.本专题除了要理清农业发展的政策及表现外,更要比较不同的赋税制度、土地制度,了解它们的利弊,还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观点去理解各项农业政策,并从古今中外发展农业的政策中去寻找历史借鉴。 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中国古代的“三农”问题 1.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重农措施 3.土地制度 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农”问题 1.土地制度和政策 2.农业发展状况 三、世界史上的“三农”问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2.苏俄(联)的农业政策 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一 我国古代主要的赋税制度、演变规律及反映的问题 1.主要赋税制度:①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②编户齐民:两汉推行的一种赋税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国家依据资产多少和人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③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前提条件,隋朝和唐初实行。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⑤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 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田纳 税。⑥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把田税、丁税和杂 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⑦地丁 银:雍正帝推行,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它的 实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2.演变规律: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田亩为主;征税方式由征 收实物到征收货币;税种由复杂多样到简化单一等。 3.反映问题: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商品经济的发 展。 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二 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典型。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逐渐增长。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自秦汉至明清,耕地面积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明清时,连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沙洼地也被利用起来,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前期发展,后期停滞。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在宋代以后无大改进,加之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不断加强,这预示着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走到尽头,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4.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从战国的商鞅变法到清朝统治者,都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 专题三 “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三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第一次:1950年的土地改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化工生产技术项目苯乙烯的生产.ppt VIP
- 九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知识点(可打印).pdf VIP
- 《红星照耀中国》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带读课(课件)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推拿治疗学不寐课件,十四五推拿治疗学课件.pptx VIP
-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含参考答案.pdf VIP
- 酒吧劳动用工合同范本7篇.docx VIP
-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塑料袋和塑料吸管?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docx VIP
- 21年浙江6月卷高考地理真题解析.pptx VIP
- 药店动态质量管理知识(一)答案-2025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docx VIP
- 【中学】【育人故事】唤醒你的“耳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