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讲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涉及绿色化学)
eq \a\vs4\al\co1(基础热身)
1.[2013·福建四地六校月考]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O能与SO2反应,可作燃煤的脱硫剂
.食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净水剂
D.铁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用来运输浓硫酸
2.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①将SO2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②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③某无色溶液中加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eq \o\al(2-,4)
④稀释浓硫酸,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不断散失
⑤SO2使溴水褪色后,将褪色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A.②④⑤ .①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
3.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
A.铜与浓硫酸共热
.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
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
4.下列关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有脱水性,稀硫酸没有脱水性
.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C.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酸性
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铜反应
5.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实验
记
录
A
无色
无色
无现象
无色溶液
红色
无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
无色
无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D
无色
无色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eq \a\vs4\al\co1(能力提升)
6.[2013·济南模拟] 单质X与浓H2SO4共热,反应中X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X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 )
①+1 ②+2 ③+3 ④+4
A.②④ .③④
C.①② D.①③
7.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
A.SO3 H2SO4 H2SO3 H2S S
.SO2 H2SO3 H2SO4 SO2 SO3
C.SO3 H2SO4 H2SO3 SO2 Na2S2O3
D.SO2 H2SO3 H2SO4 H2S S
8.向如图K12-1所示的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X和Y可能是( )
图K12-1
A
C
D
X
SO2
NO2
HCl
Cl2
Y
饱和NaHCO3
溶液
水
Na2SO3溶液
Na2SO3溶液
9.现有铜粉与炭粉的混合物14 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浓H2SO4,加热,共收集到11.2 L(标准状况下)气体,则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A.84.21% .91.43%
C.45.71% D.8.57%
10.如图K12-2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图K12-2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aCl2溶液变浑浊
SO2与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aSO3沉淀
Na2S溶液变浑浊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C
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11.某同学为检验CuS在不同酸中的溶解性,取4份黑色CuS粉末试样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醋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溶液。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CuS不溶于醋酸溶液;②CuS不溶于浓盐酸;③CuS不溶于浓硫酸;④CuS在浓硝酸中溶解,溶液变蓝,并有红棕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该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CuS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
.CuS不溶于非氧化性酸,能溶于氧化性酸
C.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氧化性强于硫酸,S2-被氧化,使溶解沉淀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
D.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的酸性大于硫酸和盐酸的酸性,S2-结合H+,放出H2S气体,使沉淀溶解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r-、SOeq \o\al(2-,4)、H2SO3、NHeq \o\al(+,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