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照片15、三十岗东瞿村砖瓦厂崩塌(2008年).doc
照片15、三十岗东瞿村砖瓦厂崩塌(2008年)
此外肥东县阚集雷达站附近公路旁岩壁陡峭(照片16),易出现落石,对过往车辆造成危害,也待相关部门及时治理。
照片16、肥东县阚集雷达站崩塌(2008年)
3、旅游景点地质灾害隐患
(1)三国古城滑坡
这次汛前调查中还发现三国古城滑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照片17),据该古城遗址管理处有关同志介绍,他们虽然已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但效果不明显,滑坡体已经出现位移(照片18、照片19),通过06年、07年的照片对比,发现该处滑坡仍在发展。由于该滑体是由松散堆积物组成,处于蠕动状态,如遇强降雨,很可能造成滑坡垮塌,应引起重视和相应治理。
照片17、三国古城滑坡(2008年)
照片18、三国古城滑坡(2008年)
照片19、三国古城滑坡(2008年)
(2)紫蓬山崩塌
肥西紫蓬山停车场路旁岩壁直立(照片20、照片21),由于暴雨等各类原因时有落石砸下,极易发生崩塌,危及路
照片20、紫蓬山停车场崩塌(2008年)
照片21、紫蓬山停车场崩塌(2008年)
照片22、紫蓬山华东第一攀岩壁崩塌(2008年)
人游客,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理;位于紫蓬山景点内的滑动第一攀岩壁附近,峭壁陡直,高约30m(照片22),时有落石掉下,易发生崩塌,为了游人安全,应早日治理。
(3)大蜀山斜坡
此灾害点位于大蜀山顶,系原孔雀山庄饭店迁除遗留下的建筑垃圾(照片23),斜坡下设挡土墙,挡土墙脚为盘山公路,大雨可能造成斜坡上碎石滑落,危及游客和过往车辆安全。相关部门应及时治理。
照片23、大蜀山山顶不稳定斜坡(2008年)
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建议
2003年11月查区划预警系统研究工作,根据调查统计,合肥市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点365处。其中,滑坡48处、岸崩33处、不稳定斜坡17处、膨润土变形危害267处。其中1处为合肥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归纳起来,合肥市境内主要地质灾害隐患主要为河湖岸崩和滑崩岸的成因主要是洪水,冲刷岸坡,使边坡变陡,退水时,岸地下水位降速低,形成较大的渗水压力,导致岸失稳而崩,因此崩岸多数发生在汛后退水期
近年来,由于开矿活动及其他各种人类工程活动,形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如肥东县桥头集一带的白云石矿、磷矿、铁矿开采掌子面过高过陡,开采石料堆积的碎石堆过大过高,开矿中乱堆乱放的废石堆、尾矿坝,肥西县淠河干渠、长丰瓦东干渠、滁河干渠开挖后形成的边坡过陡,都极易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如肥东县桥头集白云石矿废矿堆,坡角近直立(坡度80°),坡高约45米,曾两次(1991年7月、2000年8月)受到强降雨影响,发生滑坡,大量碎石泥土顺坡而下,局部形成泥石流,造成公路堵塞和农田被毁,应引以为戒,高度警惕。
对于这类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潜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治理,须从源头抓起。坚决制止乱挖乱采现象,对于已存在的小采石场、小矿山企业,应结合国家正在推行的资源整合工作部署,该合并的合并,该关闭的关闭,做到有序开采,依法采矿。对于已形成潜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段,应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治理方案,落实治理措施,恢复生态环境。
3、膨胀土变形
合肥市位于江淮丘陵,可分为丘陵地和波状平原。其中丘陵地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46%,岗地面积占87.2%,平原地区面积占7.6%,膨胀土在合肥市分布最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波状平原区。
工程活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制定防治规划;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预警预报水平;依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增强应急反应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16页 共22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