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考卷与参考答案老师用.doc

储层地质学考卷与参考答案老师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层地质学考卷与参考答案老师用

长江大学(东校区)地球科学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试卷 课程名称: 储层地质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名词解释(20分) 1.储层地质学: 2.沉积体系: 3.成岩作用: 4.孔隙结构: 5.储层非均质性: 6.储层敏感性: 7.储层静态模型: 二、简述扇三角洲的概念、亚相类型及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20分) 三、试述主要成岩作用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改造(20分) 四、试绘图说明如何运用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评价储层及确定油水分布(20分) 五、试述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储层评价的内容和要求(20分) 储层地质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20分) 1.储层地质学:是以研究油气储层的成因、演化、分布、几何形态、岩性、物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对油气藏形成、开采的影响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科学。(2分) 2.沉积体系:是指在某一时间地层单元内,根据物源性质、搬运过程、沉积作用和发育演变几方面,把有内在联系的各个沉积相组成的一个连续体系,它能与相邻的体系区分开来。(3分) 3.成岩作用:指沉积物沉积后直到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前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作用或变化。(3分) 4.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3分) 5.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由于在形成时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导致其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极不均匀的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储层的非均质性。(3分) 6.储层敏感性:外来流体可造成储层中粘土矿物的膨胀、微粒迁移,或与储层流体不匹配而产生化学沉淀,它们往往堵塞了孔隙喉道,使储层渗透率降低,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害储层的生产能力,我们把储层的这种性质称为储层敏感性。(3分) 7.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即为该油田该储层的静态模型。(3分) 二、简述扇三角洲的概念、亚相类型及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20分) 1.扇三角洲:由相邻高地进积到安静水体中的冲积扇。(2分) 2.扇三角洲的亚相类型可分为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分) 3.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15分) (1)水下分流河道 在整个扇三角洲沉积中,水下分流河道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由含砾砂岩和砂岩构成,分选中等。垂向层序结构特征与陆上分流河道相似,但砂岩颜色变暗,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在其顶部可受后期水流和波浪的改造,有时出现脉状层理及水平层理。概率图由悬浮、跳跃、滚动三个次总体组成。跳跃总体发育,分选中等,斜率为36o~60o。C-M图也反映了牵引流的特征,由PQ、QR、RS段组成。本相中化石较少,主要是浅水介形虫及淡水轮藻。自然电位曲线呈顶底突变的箱形及钟形。整个砂体呈长条状分布,横向剖面呈透镜状且很快尖灭。 (2)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 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两侧,由互层的灰色、浅灰色细砂、粉砂及灰绿色泥岩组成。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以及压扁层理、包卷层理。此相的重要特征是生物扰动程度较高,有较多的生物潜穴。同时,受波浪的改造作用较明显。概率图中跳跃总体常由两个斜率不同的次总体组成,见有鲕粒,主要是表鲕。在反韵律的单层中,由下而上分选变好,表鲕含量增加,螺类壳体化石较丰富。 (3)河口砂坝 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方,并继续顺其方向向湖盆中央发展,与正常三角洲河口砂坝相比,扇三角洲河口砂坝的沉积范围和规模较小,但含砂量高。粒度以分选较好的粉砂-中砂为主,沉积粒序主要显示反韵律,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常伴有泥质夹层。沉积构造主要为小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偶见板状交错层理。在较细的粉砂质泥岩中,可见滑动作用或生物扰动所形成的变形层理及扰动构造。概率图特征反映了河流和湖泊水流的双重作用,跳跃总体由两个斜率不同的次总体构成。自然电位曲线反映了粒度反韵律特征,显示漏斗形、顶底渐变的箱形。河口砂坝整体呈底平顶凸或双凸的透镜状。 (4)前缘席状砂 位于河口砂坝的侧方或前方,紧临前三角洲。当波浪和沿岸流作用加强时,使得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砂坝受到改造并重新分布。沉积物经过反复淘洗、簸选,分选变好,在扇三角洲前缘地带形成分布广、厚度薄的席状砂体。其岩性较细,成熟度较高,显示反韵律的粒序,表现为砂泥间互层。其中可见波状层理、变形层理。概率图中的跳跃总体含量高达80%~90%,也是由两个斜率不同的跳跃次总体组成,分选好,滚动组分含量少。 三、试述主要成岩作用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改造(20分)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