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当代集合住宅共享空间发展趋势的探究
对当代集合住宅共享空间发展趋势的探究
A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trends in the residential share space exploration
摘要:当代中国居住空间以多层和高层集合住宅为主流,针对现阶段居住区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住宅内居住空间重新设计,增加公共空间的交往属性,使居住区交往空间变得多层次以解决当代邻里关系淡漠,人际关系恶劣的现状。
Abstract: Contemporary Chinese living space with a collection of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residential mainstream, expand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t this stage of residential areas, residential living space through the redesign of public space to increase communication attributes that residential space has become a multi-level exchanges to address contemporary neighborhood apathy, poor interpersonal situation.
关键词:建筑学 集合住宅 共享空间 邻里交往
Key Words:Architecture Collective housing Sharing space Neighborhood association
居住区交往空间类型及特点
居民社会交往的需求与不同空间尺度和人数规模的住区形态相对应,民的交往方式形成不同层次的交往圈,一般可为圈、生活圈和圈] 一个开敞的地带、房间或空间可以被认为是或多或少私有或公共的地方,这取决与可进入的程度、监管形式、谁使用它、谁维护它,以及他们各自所负担的责任。[2]这三种层次有着各自的特点,缺一不可。
1.1居住圈
当代中国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居住区中心花园属于居住圈这一层次。居住区花园独立于每家每户以及每一栋住宅楼,由物业或社区监管维护,小区内的居民共同使用,它是居住区中公共性最强、可进入性最强的空间。
1.2生活圈
楼间空地附属于它周围的住宅楼,相比花园,它的围合感更强,可进入性也稍弱,同样有物业或社区监管维护周围住宅内的居民使用。
以上两种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关系如左图。它们各自独立。
1.3邻里圈
邻里圈层次的共享空间之服务于与其相邻的几家住户,并由他们共同维护。它的可进入性最低,私密性最强,具有很强的领域感。任何外来的人进入其中都会被视为入侵者。现如今,几乎所有的集合住宅均缺乏邻里圈层次共享空间。
邻里交流的重要性
2.1和谐的邻里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
和谐的邻里关系能够提供安定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有利于个人的发展;邻里间互相帮助,提供生活便利,增强安全感;邻里间的友谊为个人解决深层次、力不能及的问题,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还为个人表达内心的困惑、情感倾诉提供了渠道。
2.2和谐的邻里关系有利于社会整合
霍曼斯认为:在同一地理环境中生活的人培养出共同的信仰、传统及友谊,使得人们彼此行为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相互接受即赞同,导致社会肯定。所有生活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其行为都趋向于社会肯定方面,随着互动的增多就回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维持着社会的整合。[3]
2.3和谐邻里关系促进社会信任的建立
邻里交往是社会交往的一部分,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在这种前提下形成的情感交换模式能保持长期稳定,增加了现代居住区居民的内心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加彼此间的情感投入,同时提高整体社会信任度。
3对当代邻里关系现状的调查
当代邻里关系的现状是:1对邻居的认可度较低。北京零点调查公司曾发布过一个报告,虽然高达98%的青年人表示自己有好朋友,但其中42%的人称自己的好友是昔日同窗;14%的人称好友是现在的同学;26%的人称好友是单位同时或工作伙伴:15.2%的人因个人兴趣相投而获得良友;只有1.2%的人的好友是邻居;2相互帮助较少。根据2007年7月《嘉兴日报》对平湖市邻里关系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市民叫不出5个以上邻居名字;92%的人遇到突发状况不会先想到向邻居求助:56.6%的人和邻居关系一般;77.6%的人不愿意做邻居家的和事佬。
从下面一份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对社区邻里交往的需求最为强烈,家庭主妇次之。老年人大多行动不便,住宅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座城市,有时他们如果不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时无法离开所居住的大楼。家庭主妇的主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