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犯罪预防理论
第八章 犯罪预防理论
§犯罪预防问题是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众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整个犯罪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解决犯罪的治本之策。无论是犯罪现象的研究,还是犯罪原因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寻求预防犯罪的措施与对策,防止犯罪发生。
什么是犯罪预防?犯罪能否预防?如何预防犯罪?这些都是犯罪预防研究的问题。
●一、犯罪预防概述
(一)概念
指国家和社会为消除或者减少犯罪产生的一切原因和条件,防止、阻遏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乃至根治犯罪现象,对全体社会公民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体系。
1.狭义
犯罪前预防。其特点是在犯罪发生之前,主动采取措施防上犯罪行为的发生。
2.广义
罪前罪中罪后预防。其特点是不限于犯罪发生之前的预防,还包括犯罪中的阻遏措施和犯罪发生后的惩罚与改造方法。
(二)特征
1.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不仅是国家刑事司法机关。
预防犯罪不能只靠某一个国家机关,而应该是全社会参与。防止将预防犯罪工作封闭化、狭隘化和神秘化,克服单纯依赖刑事司法机关所导致的预防犯罪效果不佳的状况。
2.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而不仅仅只是具有犯罪危险的行为人。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犯罪人,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罪犯。任何行为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在外界不良环境作用与影响下,经过了渐变与质变的过程。犯罪预防的对象包括:
(1)犯罪后被处以刑罚并正在服刑改造的罪犯,防止他们释放后重新犯罪,成为犯罪的策划者和教唆犯;
(2)已经实施了犯罪或刑满释放人员,防止他们从偶犯变为累犯,从轻犯变为重犯,从个体犯变为团体犯,从单一类型犯罪变为犯多种罪的罪犯;
(3)有轻微违法行为和劣迹的人,防止他们走向严重的犯罪道路;刑事犯罪被害人及其亲人,防止他们因激愤发生报复性犯罪;
(4)目前尚处于守法状态的普通公民也应属此列,今天的守法者并不证明与保证永远的守法而不犯罪。
3.目的是防范、减少与根治犯罪。
犯罪预防的目的任务是多层次的,首要目标是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条件,惟如此,犯罪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预防、减少与根治。
4.措施是一系列的对策体系。
犯罪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诱发促成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一个系统。因而预防犯罪的措施也不应该是单一的,或是某几项措施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的对策体系。
(三)意义
1.有利于避免和减少损失
(1)减少犯罪造成损失
(2)减少司法资源投入
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犯罪预防包括预防与治理两大领域,涉及到犯罪前、中、后各个环节,如果能将预防犯罪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社会秩序自然稳定,公民安全感会大大增强,长治久安的目的也就得以实现。
3.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
(1)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
预防犯罪工作做好了——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集中资金——利于物质文明建设。
(2)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
预防犯罪工作做得不够——精神污染严重、文明建设滑坡——公众价值紊乱、社会失范剧增。
●二、犯罪预防的原则
(一)打防并举,以防为主
1.“打”
打击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
2.“防”
只有预防工作做好了,犯罪行为少发生,才有利于我们拿出更多的警力、精力去对付更严重的犯罪。否则,只能是打不胜打,防不胜防,处处被动。
(二)群众性预防与专门机关工作相结合
“全民预防”胜过事后“严打”!!!
1.专门机关
指政法公安机关,包括公检法司等部门。是犯罪预防工作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其工作直接影响犯罪预防的全局。
2.群众路线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开展了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预防模式——治安保卫委员会。人民调解、社会帮教、群众联防更是起到很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1.法制教育
指在全体公民中持续深入、扎扎实实地开展普法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1)不应搞成单纯的宣讲案例和普及法律知识。
这只能教会人们如何逃避法律,而不是自觉遵守法律。
(2)应当特别重视对刑事犯罪分子尤其是腐败分子依法惩处的现实教育意义。
2.道德教育
指对社会公众进行道德规范的宣传与灌输,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并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
它是法律之前的一道社会控制阀。除非是由于精神病态或者智力发育障碍,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到道德规范的存在。即使是再凶恶的犯罪人在内心深处也残存着对道德规范的认识。
但道德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一些乡规民约及城市文明公约等道德规定的制定,初衷是好的,作用也是有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人们物质欲望的普遍高涨,它又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四)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