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语文---赞美.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赞美 穆 旦 教学目的    1.通过讲授,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2.通过鉴赏,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 教 学 重 点 1.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天津。中国现代“九叶诗派”著名诗人、翻译家。 穆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并留校任教。1948年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执教于南开大学。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始于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中时。20世纪40年代前,受英国浪漫派现代诗风的影响较大。后来在浪漫主义中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因素,成为现代“九叶诗派”的一面旗帜。20世纪40年代的诗作多收入《穆旦诗集》。20世纪50年代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译有普希金、拜伦、雪莱、济慈、布莱克等人的诗作,在译坛享有盛名。 背景简介 本诗写于1941年12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已经失败。国共两党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态势,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作战,经过太原、淞沪、徐州、武汉四大会战,虽然自身损失惨重,但主力未被歼灭,且消耗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占领的后方挺进,发动群众,展开游击战,建立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迫使日军穷于应付,使其势力仅止于城市的交通线。随着战争从日军一厢情愿的速战速决演变为持久战、消耗战,日本征服中国的目标变得渺茫起来,而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自信心却日益增强。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这直接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日本侵略者的疯狂使自己离失败更近了。穆旦这首诗的民族主题和高昂音调,正是对当时情势的敏感把握与积极回应。 内容述评 本诗的主旋律是赞美。诗人赞美祖国,赞美祖国的土地,赞美土地上的人民,赞美祖国人民以“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已经在世界上站立起来。然而这种赞美之情又不是单一性的纯净存在,它与太多的情感内涵相混和、相交织,如痛苦、悲悯、爱情、耻辱、恐惧、负疚、忧患、幸福等等复杂多样甚至矛盾对立的情感。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是全诗反复咏唱的最强音。它既是诗人要赞美的理由,也是诗人所赞美的对象。它既是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形象写照,也是整个民族与耻辱的历史、沉睡的过去告别的宣言书。 全诗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主要写“我”对祖国土地与人民的感情。 第二、三自然段是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通过对“一个农夫”的象征性叙写,歌颂了“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身上的坚强无畏与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抒发了自己对人民的赞美、敬意与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它与首段相呼应,再一次回到祖国与土地的抒情主题,但突出的重心已从人民的苦难转入历史的停滞与历史的耻辱。 艺术赏析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诗最显著的艺术特点。诗中的大量意象正是这样融合着感性与知性、诗意与思想、具体与抽象的象征性意象。如“干燥的风”、“低压的暗云”、“单调的东流的水”、“忧郁的森林”、“埋藏的年代”、“倾圮的屋檐”、“乌鸦的声音”等,看似祖国大地上景物的写实,其实都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客观对应物,隐喻着民族命运的衰败不祥和诗人对民族生存环境险恶的认知。 在诗歌语言方面,本诗融合了口语与书面语的长处,将繁复的长句与简洁的短句相结合,抽象的概略语言往往嵌入在“肉感”的具象语言之中,形成富有韵味与表现力的现代白话。 本诗语言的节奏有密有疏,张弛结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节奏。 思考与练习 一、 本诗表现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内心情感?这些情感怎样构成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庄严宣告? 二、 试析本诗中的农民形象塑造。 三、 此诗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写了中华民族和祖国的命运,但作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诗中的形象和情感有何异同之处? 资料链接 相关评论 穆旦并不广为人知——这正是中国的悲哀……穆旦潜入现代人类灵与肉的搏斗的内部,他诗的力度、深度与强度抵达了空前的水准,构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部心灵史。 (张同道、戴定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 “诗歌卷”(上)》) 在长长的岁月里,穆旦是一个被忽略的题目。他曾经闪光,但偏见和积习遮蔽了他的光芒。其实他是热情的晨光的礼赞者,而粗暴的力量却把他视为黑

文档评论(0)

wangjie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