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备考复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例谈高考备考复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谈高考备考复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高考备考复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范多宝 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素养的核心,在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高考试题是如何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我们又如何在复习备考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本文将与各位同仁加以探讨。 一、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我们通过2015年全国Ⅱ卷中的典型习题,分析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情况。 1.选择题举例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题干所给材料,说明了迁都北京的政治因素,但是“客观上”一词,却峰回路转,提示学生不能从材料中去考虑正确选项。所以,题干的材料,反而具有干扰性。要解答好此题,要求学生调动知识储备:明朝的经济重心在南方。在此基础上考虑:政治重心的北移,导致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分离。政治中心大量官僚机构的存在,使北京成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城市,从而带动南北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由此可见,该题从深层次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做到有理有据地确定正确选项,必须进行一个比较复杂的推理过程。既要找到正确项,又要排除干扰项。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该题考查日本侵华期间对其占领区的经济掠夺。发行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是一种掠夺资源的重要方式。这部分内容在新课标教科书中没有涉及。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不仅要对日本发行货币和军用票对国统区、抗日根据地是否有直接影响做出判断,而且要分析“强化物资管制”“转嫁战争负担”会各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学生还要明确“掠夺资源”与“转嫁战争负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出确定的判断。 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这道题考查苏联工业化的问题。学生要从两组数据的变化中,看出虽然苏联当时粮食产量在下降,但是粮食出口却在增加这一巨大反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苏联工业化的时间(1927年—1932年),想到出口粮食换取外汇从而进口机器设备。 从上述几个典型的选择题,我们可以分析出高考试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这些选择题,结合时政和热点问题,考查主干知识,材料、角度新颖,考查学科素养的核心——思维能力。在历史思维过程中要调动的知识储备,有些是显性知识,有些是隐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就是历史教科书上没有明确写出来、老师在课堂上不一定能讲到的知识。有些属于陈述性知识,有些则属于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判断和推理的基本方法。这些知识中,有一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距离,使学生感到比较陌生。比如,“经济封锁”、“物资管制”、“转嫁战争负担”等,无形中增加了思维的难度。 2.主观题举例: 40.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的比较(史料略)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参考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参考答案:(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 该题是一道概括、比较题,先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再分析其社会背景及历史价值。总体的套路不算新颖,但在平淡之中见新奇。因为在以往的复习中,老师们一般只注意到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孔孟“仁”及“仁政”等思想的对比,很难注意到法制思想的对比。主观题的设问并不难,难在参考答案的标准较高。部分角度、思路,中学师生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