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第六章 城市社会问题专用课件.ppt

城市社会学第六章 城市社会问题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城市社会问题 第一节 城市问题概述 一、城市社会问题的涵义 城市社会问题是指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 或者“城市病态”。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社会问题”条目的解释: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基本核心:社会公意(social consensus)的“大数原则”(量)与“违规原则”(质)。 满足城市社会问题的必备条件 1、城市问题的起源——由相当数量的人成为问题的主体。 2、城市问题的发展过程——少数当事人已经失控,蔓延成为公共问题。 3、城市问题的结果——对大多数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城市发展。 4、城市问题的解决手段——单靠少数人或者社会组织无法解决,必须动员社会力量。 城市社会问题的四个构成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的情况; 2、这种情况必定影响许多人; 3、这种失调情况必须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4、必须通过集体行动予以解决。 二、城市问题的特点 1、城市问题的共性 随着工业化过程的城市化形成共同的城市问题,如住宅问题等。 2、城市问题的特性 城市问题是历史范畴,在工业化社会出现;阶级冲突—文化冲突—生态危机。 城市问题的空间差异,大城市的交通、就业、移民等问题;小城市的效益和功能问题 3、城市问题的复合性——多因性和重叠性以及连锁性反应等。 4、城市问题的爆发性——城市“急症”状态,呈现出爆发式急性发展,造成社会危机。 5、城市问题的周期性——城市问题的根源依然存在则城市问题的发生和变化就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三、城市问题的类型 1、城市人口问题——城市人口总量与结构问题、移民问题。 2、城市生态问题——城市土地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等。 3、城市就业问题——城市失业和不充分就业问题。 4、城市交通问题——城市道路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城市通勤时间问题等。 5、城市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短缺问题、城市居住质量问题、内城问题等。 6、城市犯罪问题——侵犯财产罪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吸毒、酗酒等。 7、城市社会运动——城市的集体行动事件等。 四、中国城市社会问题的主要表现 1、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导致城市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居民失业率的上升,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条件下,很容易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2、城市的盲目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过分集聚而产生过分拥挤、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交通条件恶劣等问题,导致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差;由于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而导致教育设施严重不足;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由于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布局不平衡导致居民上下班花费的时间过长等。 3、“城中村”和“边缘村”的存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城中村”是因快速城市化引起城市包围乡村的现象。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和长期得不到整治,这些地区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社会治安极其混乱。“边缘村”是指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大量低质量住宅区,这些住宅区多为打工者的集中住所,如北京的新疆村和浙江村等,由于得不到城市政府应有的关注,社会治安较为混乱,并且城市居民对这些来自农村的居民存在明显的歧视现象。 4、城市中心区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更新改造引起社会分化并破坏了原有城市社会网络,大规模开发迫使中心区居民迁往郊区,而边缘社区由于缺乏商业服务、教育等设施,仍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城市中低收入居民住宅供应明显不足、城市资源分配不公等现象。 5、城市规划缺乏公众的参与渠道,公众缺乏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也未能为公众参与创造良好的条件。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城市问题研究 1、社会病理学观点 社会病理学观点是美国早期社会学者对社会问题的理论与分析进行整合,代表人物是查理斯-汉德森(Charles Henderson)、萨姆尔-史密斯(Samuel Smith)。社会病理学的观点源于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类比法。他们认为健康的社会机体是良好的社会状况与妥善的制度安排以及社会的道德期望。社会结构的变迁造成了社会问题,最大的原因是社会化过程的失败、社会道德传承的中断,并学习了错误的道德。因此,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社会医生对于行为偏差者的“治疗”——以道德教育为主的社会化过程。在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上社会病理理论提供了社会诊断法和社会实验法。 社会病理学借用生物学的有机体的功能概念类比分析社会问题。 2、社会解组理论 社会解组理论主张社会问题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社会迁移、都市化与工业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