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决策之垃圾桶模式分析以长治国中为例.docVIP

学校教育决策之垃圾桶模式分析以长治国中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教育决策之垃圾桶模式分析以长治国中为例

學校教育決策之垃圾桶模式分析 以一所國中「教師電腦命題之決策」為例 壹、前言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地球村相互整合且伴隨著競爭的世紀。英代爾(Intel)總裁葛洛夫在《十倍速時代》一書中強調:現今世界正處於遊戲規則不斷改變的環境中,傳統與習慣不斷地被新的變化和衝擊顛覆著,當它的力量超過現有資源所能掌控的範圍時,就稱為「十倍速變化」(王平原,民86)。面對這個新世紀的到來,世界各國紛紛致力於各項改革,改革的層面遍及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科技……等,以順應世界潮流,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提升國家競爭力及回應求新求變的民意。我國自民國七十六年宣布解嚴以後,人民擁有更多民主的決定及自主的需求。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人們對於過去的教育體系運作及教育成效產生懷疑,亟思改革。政府亦深切的體會到必須積極進行教育改革,才能激發個人潛能、促進社會進步、提高國家競爭力。因此在追求國家發展的需求及對社會期待有所回應的背景下,進行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行動。 然而,當教改如火如荼的展開之際,在政策決定的過程中,),有時也故意對政策的目標採取模糊的態度,以減少反對的聲浪 使用這樣的理性決策模式者並不太多,反而是為改革而改革,回應教改團體限期需參與模式、政治模式或垃圾桶模式非理性決方式,倉促提出各種方案。理性模教育決策者理想決模式,但面對多元變遷的現代社會,非理性決模式。非理性模式,非理性模式中,垃圾桶模式最混沌不明的決定方式,因此,本文擬垃圾桶模式一、垃圾桶模式的定義: 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是Cohen, March, and Olsen於1972年首度提出,指組織所處的決定情境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例如組織環境複雜、變化快速等等,而這種組織的高度不確定性稱之為無政府狀態(Organized Anarchy)( Cohen, March Olsen,1972;Cohen Sproull,1996;Hoyel Miskel,1996;Zey,1998;孫本初與黃新福,民84;秦夢群,民87)。 Cohen et al.(1972)認為:在組織的決定過程中,由問題、方案、參與者與選擇的機會四種因素,彼此之間相當複雜的交互作用後,所作出之決定的一種模式。 Cohen and Sproull(1996)指出: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是組織處於不確定環境狀態下的決定模式。 March(1982,1994)認為:垃圾桶模式是指組織或個人有時在來不及思考之前就必須行動,因此在決定做一件事之時,並沒有充分的思考空間(引自Hoyel Miskel,1996)。 黃金山(民80)指出:為了替代傳統的決定理性模式,Cohen等三人以「垃圾桶」的隱喻來論述組織中的決定過程,其認為一個垃圾桶代表了一容器,裡面川流不息著決定過程所需的四種要素:問題、可能的解答、參與者以及選擇的機會,這四種要素在容器內任意的攪拌碰撞,而決定乃它們之間當時組合的結果(引自孫本初與黃新福,民84)。 秦夢群(民87)則認為:Cohen等人提出的垃圾桶決定模式常發生在目標模糊,團體成員關係鬆散的組織中,其組織決策行為只是在一個裝有一堆鬆散結構意見垃圾桶中隨便抽取完成。 王如哲(民88)指出:垃圾桶模式將決定的程序聯結到「雜物罐(garbage can)」的概念上,參與者將不同的問題與解答都投入到雜物罐中。決定是問題、解答、參與者以及選擇的機會等四項獨立因素互動的產物。 學者論述,垃圾桶模式乃是組織高度不確定的無政府下所作的決定,而在決定的過程中,將決定的四個要素:問題、方案、參與及機會,丟到垃圾桶(garbage can)中,予以任意的排列組合,而決定就在這個垃圾桶中隨機抽取。 二、的特徵: 的特徵:模糊的目標(problematic preferences)、不明確的方法(unclear technology)以及流動性的參與(fluid participation) (Cohen et al.,1972;Hoyel Miskel,1996;Kingdon,1995;王如哲,民88;吳清基,民84;孫本初與黃新福,民84;秦夢群,民87)。茲分述如下: (一)模糊的目標(problematic preferences)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視必要情況隨時加以調整的。Kingdon(1995)指出:在無政府組織狀態下,組織中的成員通常無法明確的界定組織的目標,許多的政策參與者也經常無法確定政策目標為何。Zey(1992)認為組織中有些變數,如價值、目標、參與者的偏好等是無法以量化的方式來表達,再加上組織內外在環境中所具有的非預期與不確定因素,往往會使組織的目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