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马氏体转变(14-1)教材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钢中马氏体晶体结构特点 C 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亚稳;单相 C 位置:扁八面体间隙, R间隙0.19?,RC 0.77 ? ——晶格畸变较严重 (1) α马氏体 体心立方(b.c.c), C%0.1%, c/a=1 体心正方(b.c.t), C%: 0.1%~1.4%, c/a1; b=a 体心斜方(b.c.p), C%1.4%, c/a1, b/a1 其它类型马氏体 (2) ε马氏体:密排六方(h.c.p),淬火中常见中间相 (3)ε′马氏体:密排菱面体, γ→ε的中间相,缺陷多时易出现; (4)κ′马氏体: bcc、 bcp, 与α马氏体相似但晶格常数不同(c/a 小得多,又称反常轴比马氏体),只存在于低温条件(0℃)下,温度升至室温κ′→α (5)φ相马氏体:单斜晶系,极不稳定,易转化成κ′ 实际常用碳钢、合金钢的马氏体转变: ① γ→ αM (Ms0℃) ; ②γ→κ′→αM(Ms0 ℃) ; 具体由C%定 ③马氏体晶体结构不完整性: M 转变中存在较大内应力 →各种缺陷(位错、层错等) 2 马氏体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关系 (1)正方度与含碳量的关系 造成正方度的主要原因: (2)反常轴比现象: 实际中马氏体 的晶体结构除与 C 含量有关外,还与 C 原子位置的变化有关,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出现反常轴比现象: 实际中发现: ——淬火马氏体金相形态与转变温度相关 转变温度高于200 ℃——板条状马氏体; 转变温度低于200 ℃——片状马氏体 (3) G-T 模型——两次切变模型 K-S 与G-T机制共同点: 宏观主切变 + 微切变 + 尺寸调整 板条M 塑韧性好的原因 ① 含碳量低,过饱和度小; ② 淬火内应力小,形成微裂纹的敏感度小 ③低碳M亚结构是位错,有一定滑移变形的能力。 三 马氏体的物理性能 残余奥氏体的作用及其控制方法 二) K-S 均匀切变模型——均匀切变模型 ① 第一次较大量的均匀切变 (主切变): 第二次小量切变: 晶格调整: K-S 机制问题: ① 和实际表面浮凸现象、惯习面有差异; ② 未解释亚结构 ① 第一次切变 ——为宏观均匀切变,发生宏观变形,产生表面浮凸;并发生点阵改组,形成马氏体点阵结构。 ②第二次切变 ——为微观不均匀切变,也称为晶格不变切变,可以是滑移,也可以是孪生。 切变结果: 无宏观变形,晶格不变。同时,降低了应变能(应力松弛),在马氏体内产生位错或孪晶亚结构。 G-T模型切变过程 a)切变前 b)均匀切变(宏观切变) c)滑移切变 d)孪生切变 G-T模型示意图 G-T内容: ① 表面浮凸由第一次宏观切变(225)γ产生; ② 惯习面为(225)γ ; ③ 两种不同亚结构由第二次微切变产生。 问题:无法解释(111) γ惯习面。 一、马氏体的强度和硬度 特点: 总体:高硬度、高强度 注意: Ⅰ、硬度、强度主要取决于C%, Me影响小。 C%↑, 马氏体 HRC↑。 Ⅱ、须注意马氏体硬度与钢硬度的差异。 C%↑, 淬火钢HRC↑, 0.6%C后基本趋于定值。 马氏体硬度-高于ACm淬火后深冷 高于AC1淬火 高于ACm淬火 — AR%↑ —Fe3C↑ 马氏体硬度与钢硬度的差异 马氏体高硬度、高强度的原因: ①相变强化,相变造成M内高密度的位错或孪晶,起到强化效果; ②固溶强化,M是碳的过饱和固溶体,有很强的固溶强化效果; ③时效强化,马氏体在淬火冷却过程中或淬火后在室温停留过程中都会析出弥散的碳化物,对位错起钉扎作用,从而起强化作用。 二、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 以前认为M塑性低、韧性小、脆性大。这是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高碳M。 片状M:硬而脆; 板条M:强而韧 ∟与亚结构有关 高碳片状M塑韧性差的原因: ① C过饱和度高,畸变大, ②淬火内应力大,形成微裂纹的敏感度高。 ③亚结构是孪晶,有效滑移系少,塑变能力差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亚结构; 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问题:能否用板条马氏体代替片状马氏体 一般来说,板条M不但有较高的强度,而且有一定的韧性;而片状M虽然硬度、强度很高,但脆性较大。因此在保证足够硬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孪晶M数量,是改善强韧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