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测试卷4
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33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愆期(yán) 垝垣(ɡuǐ) 陨落(yǔn) 帷裳(chánɡ)
B.攘诟(ɡòu) 溘死(hé) 侘傺(chì) 公姥(mǔ)
C.伶俜(pīnɡ) 遗施(wèi) 否泰(pǐ) 鲑珍(xié)
D.拾掇(chuò) 吐哺(bǔ) 羁鸟(jī) 樊笼(f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尔卜尔噬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雨雪霏霏
B.鸷鸟不群 芳泽杂揉 屈心抑志 欲盖弥彰
C.踯躅不前 情投意和 窈窕无双 藕断丝联
D.同心离后 越陌度阡 譬如朝露 守拙田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几年过去了,她那光滑的脸上平添了皱纹,短暂的青春像流水般________。
②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的则________。我们在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________。
A.消逝 淋漓尽致 百家争鸣 B.消失 隐晦曲折 百家争鸣
C.消逝 淋漓尽致 百花齐放 D.消失 隐晦曲折 百花齐放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氓》这篇课文中,塑造了一个花言巧语、背信弃义的男人形象
B.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D.“语句修辞”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的“高潮”,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为目的。
5 下列有关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他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B 《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C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史。《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二,一般论述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