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赤壁赋 学案 (人教版必修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9 赤壁赋 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苏轼,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课前作业】 扫清字词障碍 壬戌( ) 酾酒( ) 桂棹( ) 横槊( ) 余音袅袅( ) 渔樵( )幽壑( ) 扁舟( ) 嫠妇( ) 匏樽( ) 愀然( ) 蜉蝣( ) 山川相缪( ) 无尽藏( )舳舻千里( ) 狼籍( ) 旌旗( ) 枕藉( ) 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三苏:苏轼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苏轼 苏洵 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三苏韩柳欧曾王)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词作:《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宋初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苏黄米蔡) 3、指出下列句子包含的文言现象。 倒装句 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厌? 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且贰于楚也 ——且于楚贰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 常痛于骨髓 ( 介宾短语后置 )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 ) 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 ) 群臣侍殿上者 ( 定语后置 )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邑万家 (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于关中。具告之以事。良曰:“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赤壁赋》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的语言的能力。 2、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3、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课前作业】 阅读课文,依次解析下列词语和句子。 溯 (sù):逆流而上。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何为其然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托遗响于悲风。 而又何羡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探究学习】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明确: 1) 诗人高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自己的忠君的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朝廷分忧,然而现在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赏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 蛟,泣孤舟之嫠妇。 明确:先是采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怨、慕、泣、诉” 四字抓住了箫声幽咽哀怨的特点。箫声起,悲意生。从开篇至此处,情绪变化正式由欢乐转为悲哀。 问: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时,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客人为何会“哀”呢? “哀”什么呢? 明确:“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的思路因“月”而开,进而联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德。是在怀古。下文提及一代枭雄的英姿,“而今安在哉?”他哀叹人生之短暂,自己之渺小,感叹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飞仙”,渴望能与江水同存,与明月长终,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倾诉,使人感到悲观,厌倦了生活。是在伤今。 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辨驳?(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明确: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无尽,因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