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沽路一带住宅的故事
大沽路周边里弄资料?
念吾新村、多福里、汾阳坊
?
念吾新村位于延安中路470弄,多福里位于504弄,汾阳坊540弄,属新式里弄建筑群,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村”、“里”、“坊”的取名是承悉传统,仿照旧说。里坊自古有之,“五户为邻,五邻为里”。老式石库门大多称“里”“坊”,改良式石库门则以“村”、“新村”、“别墅”相称。
位于延安中路石门一路东首的念吾新村等数十栋新式里弄房,原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著名颜料商邱信山、邱渭卿兄弟发家时所建的产业。邱氏兄弟的祖辈是山东微山湖上的渔家,据传还是梁山泊绿林好汉之后。到了19世纪鲁南地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一批一批的老百姓不得不外出逃荒谋生,有的远走关东(东北三省)叫做“闯关东”,有的南下江南出卖苦力。邱氏兄弟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生的。
邱氏兄弟来到上海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苦力,过着饿一顿饱一顿的辛苦日子。后来找到一家德商颜料作坊“德和号”打杂,在那里一直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北洋政府对德宣战,派军队查封德国机构。德国商人慌了,立刻整理行装准备回国,匆匆忙忙将资产转手。德国商人看颜料没人买,只好半卖半送给了这两个中国工人,第二天就回了国。邱氏两兄弟开了一家名叫“广大源”的颜料行,此时颜料价格改十倍百倍地上涨,顿成巨富。
邱氏兄弟有了巨额资金以后,商议决定投资房地产买卖,一来风险较小,二来利润较大。他们先买下威海路上的大片土地,请名家设计建造了两座对称格局的古堡式三层楼房,用于两兄弟那两大家子居住,再是广置房地产,用于出租受益。他们在跑马场附近购地建造了大批里弄住宅,延安中路石门一路东首的念吾新村等数十栋新式里弄房也是他家用以出租的产业,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叫做“旱涝保收”。后来遇上租金直线上升,邱家的财产越滚越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邱氏亲属定居沪上,仍没有忘却本家族的传统和习惯,处处反映出北方人的直爽、义气,处事讲良心,生活环境也尽可能贴近自然。邱家花园内四季花开不断,园中养了许多珍禽异兽,有老虎、蛇、鳄鱼和穿山甲等,每天清晨两千多只鸽子放飞时可谓洋洋大观。他们常常走出都市繁华、嚣尘聒耳的环境,到沪郊驰马习武。为此邱家还买下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上的一处园林,养了十几匹马,专供自己练习骑射,外出打猎,在当时上海滩的富户中也属鹤立鸡群。
汾阳坊由马汝舟测绘行设计,砖木结构,1929年建成。多福里为砖混结构,1930年竣工。念吾新村砖混结构,1932年竣工。
念吾新村、多福里、汾阳坊均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
以下内容摘自静安区政府网站,有关邱氏家族的内容与张先生的资料基本相符:
?
威海路414号住宅
?
现由民立中学作校舍用的威海路414号,是一座古堡式的三层建筑,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著名颜料巨商邱信山、邱渭卿弟兄发家时所建,邱氏弟兄受我国宗教传统教育熏陶,弟兄友爱弥笃,建造此房时要求有分有合,既是分家各居,又能朝夕相处,所以按同一式样建造四周临空独立、但园内相通对称的二座建筑物,现在西首的住宅在抗日战争期间出卖与汉奸顾焕章,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归公,曾被作为“新生活”俱乐部,早已拆除,民立中学作校舍使用的是东边的一宅。
邱信山、邱渭卿出生于山东与江苏的徽山湖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祖祖辈辈,打渔为生。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鲁南地区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一批一批的山东人民不得不外出逃荒谋生,邱氏弟兄便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背井来到上海打工的。最后,经人介绍来到一家德商颜料行打工,以工作勤谨深得洋老板赞赏。未几爆发了欧洲大战,进而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邱氏弟兄因深得洋老板信任,使承受了德人半送半卖的大量库存颜料,从此办起了自己的一家名叫“广太源”的颜料行。那时因战事影响,从西欧到远东的海上商务航线几乎全部停驶,而上海及我国东南半壁大、中城市的印染厂用惯德国颜料,求之若渴,价格以十倍、百倍地上涨不已,邱氏弟兄处刺际遇,顿成巨富。
邱氏爆发后,他们除掉了建造了上述两宅对称的古堡式的大住宅自奉外,便广置房地产,用以出租收益。邱氏亲属虽定居沪上近百年,他们似乎没有忘却本家族的传统和习惯,为此,他家曾在沪西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买下一处园林,建造了马厩,养了十多匹马,联系骑射。在威海路住宅的大花园里,还辟蓄一泓池水,用以养殖野生的穿山甲、蟒蛇等爬行动物,而尤为突出的则为邱氏祖孙三代,都酷爱饲养信鸽,饲养数达一、二千羽,放飞时翱翔天空,可谓洋洋大观。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富裕,锦衣玉食之余,还追求其它兴趣性的玩艺,遂致亲属中的某些人不免玩物丧志。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邱家子孙繁衍,爱好各异,随着时日的推移,这个大家庭客观上终于难以为继。至1937年八.一三抗日战争的爆发时,家庭内部矛盾加剧,各房都有分家析产、自立门户的意向,适逢奉市著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