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标准下《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两种英译本的比较.docVIP

“信达雅”标准下《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两种英译本的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达雅”标准下《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两种英译本的比较

“信、达、雅”标准下《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两种英译本的比较 李颖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0803班16号14080702166) 吴倩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0803班01号14080201618) 摘要:《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的发表,引起海内外的极大震动。用个人的私谊,、渲染民族感情从国家、民族、个人的角度,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 Letter to Chiang Ching-Kuo Under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Faithfulness, Smoothness, Elegance Abstract: The publishment of A Letter to Chiang Ching-Kuo caused a tremendous commo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letter, Liao Chengzhi, member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ndered a national sentiment with a private friendship .Not only had he expressed his deeply yearning sensation for Chiang Ching-Kuo, but also he had tried hard to persuade Chiang Ching-Kuo to do his best to promote Tai Wans return, by appealing to Chiangs emotions and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union from view of the nation, nationality and individual. This dissertation will briefly analysis and summar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based on Yan Fu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faithfulness, smoothness, elegance.  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English versions 引言 《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写于1982年7月24日,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年头,祖国大陆在经历了多年的内乱和动荡后,各行各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也随之高涨。此时,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和加强两岸人民往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这封公开信的撰写和发表是在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领导之下进行的。廖承志这封公开信,是中共对台工作的一个步骤,也是时任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按照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部署作出的一个对台工作大动作。 廖有些词句有典故、出处A Letter to Chiang Ching-Kuo”重新译出。本文主要以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三原则为依据,对比研究张培基教授与新华社各自翻译的英语译本的不同与优劣。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三原则 严复在其所译的赫胥黎《天演论》序言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天演论1971-03-01) 严复认为翻译最难达到的就是要使得译文:第一,要忠实于原文;第二,要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可能用译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其意;第三,要尽可能用比较有韵律的文体翻译,最好是文言文形式的(主要指英译汉而言)。由此看来,“信”与“达”基本上是融会贯通的。“信”强调符合原文体的内容,忠实于原文。“达”则是使译文通顺流畅,更便于译文读者去理解。要是译文达到“信”的要求,就要尽可能的使其充分的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做到了“达”的要求。而“雅”则是为了使译文充满文学色彩,使之更容易感染读者,体现的译文及译者的文采。“信、达、雅”翻译理论言简意赅,但影响深远。严复老先生“信达雅”的翻译理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考验,至今仍被翻译界视为重要的法则,可见“信、达、雅”对中国翻译界做出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之大。 二) 张培基简介与新华社概况及两个译本的基本信息 张培基先

文档评论(0)

wj38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