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问题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问题思考

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问题思考 国家为实施行政管理而划分疆域,是为“行政区划”,属于政权体系中的基础要政。中国近现代百年来,风云变幻,地覆天翻:每当国家政权更替,行政区划的改革措施纷纷出台;每当社会进程转折,关于行政区划的议论再度鹊起。百家争鸣、且言且行之余,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问题仍无定论,故陈述己见权充一家之言…… 省区之“大”有益 今自西安驱车汉中,横穿秦岭动人心魄:疾行于峰峦叠嶂、云遮雾罩之间,时入漫长隧道,时过凌空桥梁;已是阳春三月,山北阴冷干旱,山间或遇鹅毛大雪,山南一派南国风光,汉中居民多南方习俗、操四川口音……一道横亘数省的秦岭,高大、雄浑,行车非两小时不能穿越,难怪能挡住北上的暖汽、南下的寒风,成为天然的南、北方分界岭。当初,硬将秦岭南北气候、景观、民风迥异的两类地域划为一省,全然不合一般行政区划常规,古人这是怎么了? 现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称,古代“只考虑如何有利于当时的封建统治,而是否有利于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所遗存不合理的行政区划,“最显著的莫过于陕西省”——元朝系蒙古高原游牧民族“逐步南侵”完成统一的,“所以它一贯推行以北制南政策,藉以加强其统治,它不愿意秦岭以南完整地划属于一个行政区,才硬划一部分(今汉中、安康2地区)以属陕西,形成了700年来这样一个地跨秦岭南北的极不合理的行政区划。” 谭又指出,源自明代“直隶”、“南直隶”和清代前期“江南省”的江苏、安徽2省,“都是既跨有长江南北,又跨有淮河南北的不符合自然、经济和文化区域的区划”——其前身“江南省”,“直到康熙初年,才觉得这个省太大,要把它一分为二。又因如果分成南、北2省,则贫富过于悬殊,所以就分成东、西2省,东为江苏,西为安徽。这样划分下来,便形成了2省都有江南、江北、淮北3个不同经济、风俗地域的格局。” 对元代形成、明清大致沿袭并屡有局部调整的省制,1913年由康有为的《废省论》首开先河,民国年间有过几次“批判”高潮。学者或从历史溯源,或依国情分析,或与西方比较,几乎众口一词将中国行政区划弊端归咎于省区之“大”:地广难以治理,县多不便领率,助长地方割据,……历届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也多有研讨。于是,有的主张废省改“州”或改“道”,有的提议将一省分为几省,个人或主管部门所拟“划小”省区方案不下十几个,总之必欲成倍(甚至几倍)增加中央政府直辖的一级行政区域而后快。 例如:对陕北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盆地三个自然区域组成的陕西省,有主张以秦岭为界划为两省——1944年黄国璋等、1948年傅角今的陕西省、汉中省,1945年洪绂的关中省、汉中省,1946年张其昀的陕北省、陕南省;有主张将陕北榆林等地(或加绥远省南部)另划为第3省——1931年张我华等的长安、汉中、延安3省,1940年胡焕庸等的关中、汉中、榆林3省,1944年吴传钧的关中、汉中、河曲3省。无论改划为两省、三省,不再将秦岭南、北地域划归一省却是它们的共同点。 反对缩小省区之言虽稀,却也掷地有声。代表作有1946年施养成的《论缩小省区与调整省县区域》:先逐一批驳主张缩小省区的种种理由,再引证秦汉以来方域变迁及英、法等国现状,指出今日政府主要任务是“服务”,认定“省区不但不必缩小,实在不能缩小”,其“问题不在大小,而在它不合自然条件”。进而强调“经济”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事业,“所谓经济行为就是生产,生产就是利用自然”,划分政区应以自然条件为唯一(至少为主要)标准,应令省区的自然条件一致并成为“单纯的生产区域”。 一国一省,地盘“大”究竟有无益处?试看,当“二战”凶焰燃遍欧亚,诸多小国难逃覆灭厄运,而苏联、中国却经持久抗战最终转败为胜,谁能说所凭“地利”不是国土辽阔?中国之内亦然:近800年来,省制自元代形成、经历代完善,既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且近现代中央政府屡次打消“划小”之念,可见其根深蒂固且“利”大于弊,至少是耐久、实用。况且,漫长历史岁月铸就的省域文化,如皖系、湘军、晋商、粤菜、云烟、蜀绣、豫剧、……直至国人的籍贯、风俗(以“方言”为标志)、理念,也容不得现行省区骤然面目全非。 中国疆域辽阔但地理环境并不理想,山地、高原多平原少,气候极易北旱南涝,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不多;况且,人口多耕地少,城镇分布不均,财赋差异悬殊。现行省区幅员广阔些,最大优点就是便于调剂余缺、保持社会平衡:不同自然条件统筹利用,好、中、差地区搭配治理,各种经济形式优势互补;平时边致富、边扶贫,纵遇天灾人祸也不乏缓冲、回旋余地,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同样的人员伤亡、物质损失,在独生子女三口之家若系灭顶之灾,对人丁兴旺的大家庭不过是伤筋动骨。 至于某些省区未按单一自然条件划分,固然有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考虑,于今也并非有害无益。现代地理学者胡焕庸1940年受命改划陕西为3省时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