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院士谈老龄问题专用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伯益院士谈老龄问题专用课件

我参观过英国圣·克里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已有100多年历史。那里的病人大多时间在活动室里看书、打毛衣、玩牌、祷告、唱诗、看电视。每周有志愿者来陪他们聊天。医生却对我说,这里的大多数人生命大约只剩一个月左右——临终前一个月他们还可以无痛苦地享受人生。 我惊叹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进步,我也坚信中国不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待,将来我走时,不必开追悼会,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里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尴尬场景。到时如果无法推辞,非要安排一个遗体告别仪式的话,也不必奏什么哀乐,而要播放一段舒曼的《梦幻曲》或萨克斯管演奏的《Going home 》,并告诉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乐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资料来自网络 HYF 14-05-07 梦之旅合唱团演唱 夕阳红 请用鼠标换页 秦伯益是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成绩斐然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少将军衔。秦院士在2005年73岁时获准退休,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准退休的院士。2011年11月2日晚上,中国工程院医疗保健报告会上,秦伯益院士以他自身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经历,向院士们畅谈了他对老年生活的认识。 我不是老年学研究工作者,也没有对老年人问题作过调查研究,只是偶尔与一些老年同事谈谈老龄问题,逐渐感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差别较大,这种差别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很明显。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情况,无怨无悔。 如果做女儿时不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就难以成才;做妈妈时如果不下抚儿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难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时如果还要事必躬亲,不肯超脱,势必自寻烦恼,难求和睦。 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去,空憾壮志未酬。在这方面,应该提倡有点超前意识,提前作好年龄段转换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及早明白这些自然规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就我个人而言,我曾回顾一生说:30而立,我未立;40而不惑,我常惑;50而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而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点,我倒提前做到了。现在,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我想做的事,不为稻粱谋,不作名利求,择善而从,量力而行。 ■养老,根本还是自己养自己 前几年,看到一本书《养老,你指望谁?》书中列举了现在社会上多种养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亲属、保姆、组织、社会等等。分析的结果,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养老方式,然后创造好条件,磨合好关系,使晚年生活和谐美满。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临终时期,养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脑子清楚时作好安排。 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满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点,没有及早为老年生活作好准备。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鉴于此,我为自己作了一个倒计时的行动安排。大致是70岁不出国,80岁不出游,85岁不出京,90岁不出院,95岁不出门,100岁不下床,请求安乐死。当然,这是满打满算的如意算盘,实际过程会因时调整。如不能到底,就随时中止,只求生活质量好就可以了。为此,72岁的时候业务上交了班,进入最后一次人生角色转换。 我通过30多年藏书,已存有5000多册文史书籍。坐拥书城,纵目古今,乐在其中。我近10年来坚持自费独游,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访寻历代人文胜迹。 大概还很少有人像我这样在中国游览了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中国有世界遗产41个,国家遗产30个,世界地质公园24个,历史文化名城110个,国家重点风景区187个,我都游遍了。 ■老年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朱子格言》上有两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餮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饔餮”指早饭和晚饭,“国课”指向国家纳税。我们就是要追求这种境界。 现实社会中,常有社会地位很高,经济情况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经济条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的。他们的差别在于心态,在于会不会安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勉强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份外之物不需要 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学校墙报上有一则佛教故事。二小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