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讨论 请你谈谈一名仁者应该是怎样的?如何能做到? 孝悌 谨信 学习 爱众亲人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老师说:“知人”。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 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于丹论语心得》摘录[仁者爱人] 4.15章 仁的核心思想----忠恕 “仁”的体现是“忠恕”。“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恕”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成全他人”与“宽容他人”,在个体的生存发展中,有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推己及人”,就是孔丘所说的“忠恕之道”。“忠恕之道”说起来很容易,但实行起来很困难。这个“己”不但是“复”的阻碍,而且也是“推己及人”的阻碍。不“克”这个“己”,就不能“推己及人”。这还不是“仁”,这只是“为仁之方”,就是说,这是达到仁的品质的方法。照着这个方法所达到的品质,才是“仁”。 颜回死了,同门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按人之常情,自己最喜欢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们想要厚葬,孔子应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为他主张葬之以礼。孔子讲,丧葬应该称家之有无,就是根据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办理葬仪。颜回活着的时候是贫困的,死了却厚葬,这不合礼,所以孔子反对。但弟子们不听,还是厚葬了颜回。他们认为,厚葬才能符合老师的哭之恸,才能符合老师对颜回的称道与喜爱。殊不知这样既不符合老师的心,也不符合颜回的心。孔子说,颜回把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像对儿子一样对待他。颜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没有办法啊,我不同意他们厚葬你,他们偏要这样做啊。孔子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是薄葬,颜回是把老师当作父亲一样对待的,老师自己的儿子是薄葬,那么,颜回也应该薄葬,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说自己没能像对待儿子一样对颜回。 真正要对别人好,要以别人觉得好的方式。 心得:己之所欲,勿强加于人。 从小处入手,克己守礼 在《论语》中,除仁者“爱人”的提法之外,孔子还有关于“仁”的许多提法。这并不表示孔子的思想是零散的。这恰恰说明,孔子所推重的是“仁”的践行,关注的是在人的日常具体行事中。仁”的实施方式是“克己”。“求之于己”。如上所说,孔子十分强调人作为主体的内心自觉和主观努力。在他看来,“为仁”本来就是个人的道德追求,其动力应该来自于自己而不是来自于别人,其对象应该是要求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别人。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这里即确认道德修养主要依靠个人的努力。 从小处入手 “博施”、“济众”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仁”不同于“圣”。“圣”是具有效果的客观业绩(“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仁”则仍停留在主观的思想人格规范之内。实际上,“仁”在这里最终归宿为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 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文武将才??:管仲 春秋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