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德培训教案
歌德 LF 歌德(1749—1832) 出生于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父亲是市参议员。 16岁上大学学法律。22岁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775—1786年在魏玛公国为官10年。 1791年任魏玛宫廷剧院经理。1832年去世,终年83岁。 “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创作(1770-1775) 《五月之歌》、《野玫瑰》等抒情诗,感情真挚,风格明快,旋律优美,成为德国近代抒情诗的开端。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主人公葛兹被刻画成一个反封建、争自由的英雄。表现18世纪德国青年一代的情绪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作品直接反映了歌德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主人公维特与绿蒂的爱情悲剧构成作品的情节基础。小说艺术地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热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道出了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并以主人公自杀的结局,向保守势力发出了强烈的抗议。 书信体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巧妙的结构、通篇浓郁的诗意,使小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充分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第一部具有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在魏玛的最初十年(1775-1786)和“古典”时期 (1786-1805)的创作 歌德在魏玛公国为官期间的精神苦闷;意大利之行使他接受了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风格的概括:“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形成了“古典”文学观点。 《托夸多·塔索》通过意大利诗人塔索在宫廷中的遭遇,表现了歌德在献身艺术和服务于政治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心理,借塔索的不幸倾诉了作者自己在魏玛宫廷的苦闷。 抒情组诗《中德四季晨昏吟咏》,是诗人在阅读了中国的诗歌、小说和剧本之后创作的。 《漫游时代》表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把个人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的思想。 自传《诗与真》,记载了歌德从童年时代到应邀去魏玛公国这段时间的生活,也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作家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浮士德》(1773-1831) 歌德毕生大作,从25岁开始创作,82岁完成,前后花了60年时间。 诗剧的艺术结构与情节梗概 “天上序曲”:全剧的开端——天帝和魔鬼靡菲斯特的争论和打赌,引出浮士德五个阶段的生活历程和全剧内容。 悲剧第一部——小世界:市民社会 (1)知识悲剧:书斋中的老学究浮士德的新生;魔鬼和浮士德打赌订约,魔鬼充当浮士德的仆人,尽量满足其愿望。但在浮士德满足的那一刻,其灵魂就永远为魔鬼所有。 (2)爱情悲剧:浮士德和市民女子玛格蕾特(玛甘泪)的悲剧性爱情。情欲不能开创个性解放的道路。 悲剧第二部——大世界:政治社会 (3)政治悲剧:浮士德从政,为宫廷服务。 (4)美的悲剧:浮士德对古典艺术美的追求及其失败。 (5)事业悲剧:浮士德围海造田,感叹“停一停吧,你真美!”(你真美呀,请你停留!)随后死去。靡非斯特正要攫取浮士德的灵魂,天使将其灵魂迎接上天。 浮士德形象 主要性格特征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他的一生都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勇于实践的精神。 另一方面,他时而又“执着尘世”,沉溺于爱欲,这使他很容易接受魔鬼的诱惑。 但是,他总能不断战胜这种引诱,在有过迷失、经过歧途后继续追求。 诗剧开头天帝说:“一个善人只要努力向上,总不会迷失正途。”结尾时天使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这都是对浮士德精神的肯定。 诗剧通过浮士德一生的发展,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西欧进步人士对生活的热爱和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揭示了对于人类远景的想望。 浮士德①从中世纪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②摆脱了低级的官能享乐与迷离的情欲(文艺复兴),③批判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妥协道路(古典主义、开明君主理想),④也否定了向古典艺术美寻求出路的幻想,⑤然后追求更高的理想:以自由劳动开拓人人幸福的乐园。 这一过程成了文艺复兴后300年间资产阶级精神发展史的形象概括。 魔鬼靡菲斯特 作为“否定精神”的体现者,他的本质是犯罪、毁灭、作恶。 但他又是浮士德探索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魔鬼诱惑浮士德沉沦,实际上却推动浮士德不断追求。因此,他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作者还通过这一形象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冷嘲热讽,赋予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批判精神。 不足之处是:第二部内容过于庞杂;有些地方存在过多的哲理说教和抽象化的描写,晦涩难懂。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