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 1. 症状(symptom)? 黑斑病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黑褐色淡黄色晕圈,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潮湿时,病斑上产生一层灰褐色霉状物。叶柄和茎杆上的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或茎杆变黑枯死。???? 褐斑病 叶片上病斑较大,直径约4-10毫米;颜色较黑斑病的浅,正面棕褐色至褐色,背面黄褐色,周围的黄色晕圈宽而明显。潮湿时,病斑上也产生灰褐色霉层。病斑多时也联合成不规则的斑,叶片枯死脱落。茎杆上的病斑褐色,长椭圆形,病斑多时,也致茎杆枯死。 花生褐斑病 花生黑斑病 2.病原物(pathogen) ??? 黑斑病 无性态为球座尾孢(Ceroxporapersonata(Berk.et Curt)Ell.et Ev.),半知菌亚门球腔菌属。有性态为伯克利球腔菌(Mycosphaerella berkeleyi Jenk.),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分生孢子梗暗褐色,粗短,直杆状稍弯,上部呈节状弯曲。分生孢子顶生于孢子梗上,倒棍棒形,直或略弯,淡褐色,具1-7个隔膜(多为3-5个)。有性世代少见。??? 褐斑病 无性态为花生尾孢(Ceroxpora arachidicola Hari),半知菌亚门尾孢属;有性态为花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Hori),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国内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梗黄褐色,无隔或有1-2隔膜,直或略弯,上部渐细,有明显的节状弯曲。分生孢子顶生,无色或淡褐色,倒棍棒形或鞭状,比黑斑病的孢子细长,有4-14个隔膜(多为5-7个)。 3. 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病菌以子座、菌丝团或子囊腔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浸染。 ?? 温、湿度 决定病害发生轻重的主导气象因素是降雨及湿度。 菌源量 连作田发病重,轮作田发病轻。 品种、生育期及叶龄 一般蔓生型品种或半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感病;花生生育前期发病少而轻,老叶及龄器官发病多而重。 4.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5.防治(control) 1.农业防治 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换茬,加强水、肥管理,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病地深翻。????2.药剂防治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 3.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如湛油1号、浪油3号、粤油22号。 花生网斑病 1. 症状 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在花期染病,先侵染叶片,初沿主脉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的黑褐色小斑,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后在叶片正面现边缘呈网纹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且病部可见粟褐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不透过叶面。 花生网斑病症状 2. 病原 Phoma arachidicola ,称花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燕麦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至灰白色,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或哑铃形,多双胞,少数单胞、3胞或4胞。大型分生孢子大小12-20×3-4(μm)。 3.侵染循环、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 第二年夏天借风、雨传播到花生上危害。夏秋高温高湿或阴雨天气,病害迅速蔓延,可导致大流行。病部产生孢子后借风雨等再度侵染危害。该病盛发期一般从7月中下旬至8月底,每逢雨后5-10天田间则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连阴雨天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群育101、P12、鲁花9号、鲁花13号、鲁花11号、14号、15号等。 (2)与非豆科作物轮作1-2年。 (3)清洁田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4)药剂防治 可用8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喷雾。两者也可混用,同时兼治多种其它叶部病害。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花生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花生生产重要病害。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方产区多次暴发大面积流行,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一般年份,病毒病引起花生减产5~10%,大流行年份能引起花生减产20~30%。 1.症状 在我国,花生病毒病有花生条纹病毒病、花生黄花叶病毒病、花生矮化病毒病和花生芽枯病毒病等4种。其中以条纹病毒病分布最广。 (1)花生条纹病毒病 植株顶部嫩叶叶色浓淡相间斑驳,沿着侧脉现绿色条纹,植株稍矮化,叶片不明显变小。 (2)花生黄花叶病毒病 植株顶部嫩叶初期表现为褪绿黄斑,叶片卷曲,随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网状明脉等多种症状,病株中度矮化。 (3)花生矮化病毒病 初在顶端嫩叶出现明脉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普通花叶症状,沿侧脉现辐射状绿色小条纹和斑点,叶片变窄小,叶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