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银器工艺调查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族银器工艺调查报告

壮 族 银 器 工 艺 调 查 报 告 文山州广南县文化馆 二00九年五月十日 1、概况 1-1 广南县 1-1-1区位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地处东经104°31′——105°39′,北纬23°29′——24°28′之间。总面积781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127个县第三位。东南与富宁县相接,南与西畴、麻栗坡县毗邻,西与砚山、邱北县接壤,东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相连。 1-1-2人口 广南县2004年末人口752495人。 1-1-3民族构成 壮族320940人,占总人口的42.65%,汉族285355人,占总人口的37.92%,苗族89334人,占总人口的11.87%,彝族38272人,占总人口的5.08%,瑶族16178人,占总人口的2.15%,回族1388人,占总人口的0.18%,蒙古族696人,占总人口的0.09%,仡佬族108人及其他散杂居民族224人,共占总人口的0.0004%。 1-1-4交通 323国道横穿全境南部,全长131千米。 省道阿猛至八宝(东西向)与西(畴)西(林,南北向)公路在县城交汇。往北可通曲靖市罗平师宗县,经广西西林隆林至贵州兴义,往南可通西畴、麻栗坡天宝口岸至越南。 衡昆高速公路与原国道323线平行穿过县境,2007年通车后,无论往返昆明还是南宁,完全可以早出晚归。 广南历来就是云南通往华南,中南,中原最便捷的交通要道。 广南历史文化悠久,县城是著名诗人柯仲平的故乡,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2、壮族银器工艺 2-1历史沿革 壮族银器工艺,源远流长,有关资料记载从唐宋以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先后从江西、广西传入广南,生产和商贸得到发展。当地和附近地区开采银矿,为适应少数民族的生活需要,民族银器生产和加工随之应运而生。《云南少数民族》一书中称:“各地区壮族支系都有自己的铁匠、银匠、木匠……技艺都颇高明”。“富者耳坠银环”,“凡衣……均镶有银纽扣和绣有花边图案”,结婚时“须送女子全套银制饰物”。这说明了民族银器品种多样,历史上工艺已具有相当水平。壮族青年妇女以配戴饰品为美、为荣,逢年过节或赶集,姑娘们大多配戴着银手镯、银项链、银耳环、银别簪,打扮得银光闪烁,美丽多姿。 2-2传承和发展 2-2-1集中传习 20世纪30年代末期,广南壮族银器加工业已有较大发展,县城有10余户专门从事此业,但其形式均为个体生产。当时,有的匠人技术高超,产品精良。多数生产少数民族饰品,尤以银包竹子水烟筒最受人们赞赏,大都被作为馈赠品。建国前夕,由于物价暴涨,群众生活艰难,银器生产经营随之没落,多数停业。 建国后,1956年合作化期间,广南县五金厂(集体办)专设银器生产车间,吸收一些具有制作工艺的人员进行加工生产。当时有工匠5人,但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种类少,只能满足当地少数民族的一般需要。 1981年后陆文贤老艺人大胆改革,精心研究,使产品更具民族特色,工艺逐步成熟,同时也带动和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传承人,现拥有技艺传承人10余人,使壮族银器工艺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生产的壮、苗、瑶等银器和乌木银包水烟筒选送参加省州及北京举办的轻工业展销会,深受日本等外商的喜爱和赞扬,乌木银包水烟筒还成为展销会艺术珍品。同年10月,由陆文贤老艺人带领制作的十二属相项链,以其精湛的技艺、逼真的造型,在云南省首届民族用品优质产品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此时,壮族银器工艺产品不仅满足本州县壮、苗、瑶、彝等民族之需,并得到省内外,以至东南亚地区众多民族的青睐,品种由原来的20多种发展到190多种。1989年至1990年先后生产的仿古饰品舞马衔环纹饰壶、唐代摔跤盘和各种具有边疆民族特色饰品44种,862件产品,以造型美观逼真、技艺精湛而被指定为北京亚运会专用品,还分别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荣高棠等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2-2-2家庭传习 八宝镇地处县境东南,东与富宁县新华镇相接壤,西临县境南屏镇、杨柳井乡,南连黑支果乡、富宁县里达镇、睦伦乡,北与板蚌乡、富宁县花甲乡毗邻。宋代曾是广西横山寨“易马市场”的必经之地。 特有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八宝多民族大聚居的特性,这里居住着壮、苗、瑶、彝、仡佬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壮族居多,在全镇总人口69090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以上。正是有了如此规模的多民族大聚居,孕育了八宝镇坡现村民族银器工艺业的兴起和发展。 座落在青龙山脚下的坡现村手工加工生产民族银器品久负盛名,其历史近三百年,均以家庭为单位,常年耳濡目染,世代承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形成制作和销售民族银器的传统家庭小手工业,延续至今。 2-3现状 壮族银器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在长期的加工生产实践中,壮族银器工艺人为满足不同

文档评论(0)

love38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