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docx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

奖励与惩罚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应用(高明书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一、什么是奖励与惩罚的原理(一)什么是奖励与惩罚?奖励是在行为发生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给予的一种报酬。惩罚是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施加讨厌的刺激,以减低或遏止、消除不良的行为。(二)奖励与惩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1.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负强化原理:在某个确定的情景中,孩子做出了某种行为之后,使得引起他厌恶的刺激消失,那么,今后在同样情境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增大。这个“厌恶刺激”叫做负强化物。撤去厌恶刺激,就等于获得了奖励。消退的原理:在一个确定的环境中,当孩子做出某一行为之后,外界环境不予理睬,那么,今后类似情况下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三)奖励与惩罚的形式1.奖励的形式①根据内容分,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②根据方式分,奖励还可分为代偿式奖励和给予式奖励。③根据奖励的实施者划分为学校组织给出和拥有某些权力的个人给予的奖励。2.惩罚的形式①按内容分,惩罚可分为物质惩罚和精神惩罚。②按方式分,惩罚还可分为代偿式惩罚和剥夺式惩罚。③根据惩罚的实施者划分为学校组织给出和拥有某些权力的个人给予的惩罚。④按照行为发生后给予的惩罚,可以分自然惩罚与人为惩罚自然惩罚不是外人给予的,而是儿童做出行为后自然的结果。用儿童自身行为的过失所造成的“自然后果”,使儿童感到不愉快甚至痛苦的体验,从而改正过失。由于自然结果是令人不快的,儿童在做出类似行为的可能性自然就减少。这可以看作是无意识的自然学习。学生的理解力能够在自然后果与行为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通常就不需要再人为地设定奖惩,让自然后果直接起作用会更有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可以用自然惩罚,例如:不良行为  自然惩罚故意吃饭慢   没吃饱就收拾了餐桌嘲弄同学  同学不和他玩耍不洗脸  被同学嘲弄脸上脏起床拖拖拉拉 上学迟到被老师责问不完成作业  被老师留校做作业故意打破玩具  只能玩坏玩具攻击其他同学  被同学冷落、排斥、孤立人为惩罚是指行为发生后,外人给予行为人一个不良的刺激或不良的结果。它又分为逻辑惩罚和反应代价惩罚。逻辑惩罚。逻辑结果惩罚。惩罚和儿童行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是行为的逻辑结果。惩罚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与违规行为的性质相联系。这种惩罚从道德违规的角度看待逻辑结果。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可以选用逻辑惩罚,如:不良行为  逻辑惩罚将口香糖吐在地上  5天不给口香糖吃在家中使用脏字妈妈  3小时不和孩子说话反应代价惩罚不一定和发生的行为有逻辑关系,不良行为发生后,行为者必须付出代价。绝大多数不良行为都可以使用反应代价惩罚。例如:不良行为  反应代价惩罚三次没有完成作业  取消周日去公园的计划对父母说谎  两天不许看电视起床没有叠好被子  放学后不许在外边玩耍二、奖励与惩罚的心理学意义是什么?(一)奖励与惩罚有助于学生心理成长,适应社会发展整个社会是建立在某种奖励惩罚的体系上的。奖励与惩罚作为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工具,能体现社会的公正。受责罚才能少栽跟头奖励和惩罚共用才是完整的教育。(二)奖励与惩罚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建立明确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重要的信念: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奖励与惩罚,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行为——结果”的对应关系。惩罚还可以打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三)奖励与惩罚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模式可以概括为:好的行为→他人满意→得到奖励→再发生好的行为。?不良的行为→他人不满意→受到惩罚→不良行为减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合理的奖励惩罚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行为界线是不能逾越的。三、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奖励的负面心理效应奖励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器重,由此产生信赖教师的情感,使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人们又希望重复获得这种体验,所以,奖励能使被奖励的动机获得强化,使被奖励的行为重复发生。奖励还可以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激发潜力,成为良好行为的导向,使学生继续追求新目标。1.过多的奖励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某一行为的连续的奖励,会使行为者形成对奖励的依赖。因此,一旦奖励减少或消失,就会在客观上起到一种与奖励相反的作用,这一作用其实已类似于惩罚的作用,但又不同于惩罚,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称之为消退作用(1937)。他认为,所谓消退作用,即通过取消某种行为结果曾经带给有机体的奖赏,而起到使有机体减少或不再重复某一行为的作用。斯金纳甚至断定,要消除一种行为,采用消退手段远比采用惩罚更为有效。消退是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有机体由于

文档评论(0)

dlive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