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拥抱世界
为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交流、互鉴、合作新平台——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拥抱世界
2012年08月10日来源:人民日报假如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向你介绍他的国家和文化,什么样的方式你更能接受?
8年前,当中国国家汉办酝酿成立孔子学院时,首先要破解这道最大的难题。
8年后,孔子学院以前所未有的模式,被许多外国政要评价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
中国在这里拥抱世界,世界在这里读懂中国。截至2012年7月底,387所孔子学院、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8年间如雨后春笋;还有62个国家的160多所大学排队申请开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用什么敲开文化传播的世界之门?
“孔夫子”越洋而来
仅用短短几年,走完了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世界奇迹。
——英国文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丁
6年前,时任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到同济大学作报告。
有学生提问:今天您用德语作报告,在座的同学大多能听懂。如果中国的大使在德国用汉语作报告,有多少德国人能听懂?
史坦泽回答:因为我们有歌德学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请问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在场的同济大学副教授胡春春。“作为中国人,没有理由不推广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办孔子学院,不是浪费钱,是百年大计!”
2007年,一腔热血的胡春春走马上任,出任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一干6年,3次延任。
汉诺威孔子学院,已是在德国建立的第七所孔子学院。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如今,387所孔子学院和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仅2011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2.4万班次、注册学员达50万人,逾700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孔子学院以独一无二的中外合作新模式,成为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一条捷径。
“所有孔子学院都应外方强烈要求而开办”。
在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看来,孔子学院由中外合作出资开办,跳出了传统对外汉语教学的圈子。这种中外自愿合作、互利双赢的新模式,使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孔子学院,一头“扎进外国主流”,成为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使者”。
“中国的名牌”,匈牙利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霍夫曼这样形容孔子学院。
她认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去国外推广自己的文化理所当然。孔子学院的文化推广,不强迫,不勉强,而是平等推广,让双方变成多元化朋友,对双方都有利。
汉诺威市副市长汉斯的熟人圈里,很多孩子都开始学汉语。他说,“文化交流增多对双方都有好处,孔子学院对中德交往有积极意义。”
英国文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歌德学院主席雷曼等外国政要评价:“孔子学院模式”仅用短短几年,走完了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世界奇迹。
“孔子学院打开一个‘中国窗口’,大大推动了中外交流,拉近了中外民众感情。”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高建表示。
“孔夫子”越洋而来,大大推动汉语热,全球学汉语人数逾5000万;40个国家和地区颁布政令,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从“喜爱中国的文化”到“影响未来的语言”,更多外国年轻人走进孔子学院:
22岁的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汉学系二年级学生罗迪,母子两代都学汉语,热切期盼能去中国工作;
三姐妹都学汉语的15岁匈牙利布达佩斯女孩安琪,笑言“汉语很美”,正积极备战汉语水平考试;
15岁的意大利威尼斯彼格菲塔高中学生白华力,不仅是汉语迷、功夫迷,还是中国流行乐迷……
“汉语难学,但汉语热已不是‘一阵风’。”开设孔子课堂的彼格菲塔高中汉语老师胡春爽,给出颇有说服力的数据:
学校允许选修汉语的同学试读一年。在她任教的近80名学生中,只有2名放弃。
“这些同学对中国不再只是好奇,而是长久的兴趣,坚信学汉语很有前途。”
在歌德学院的家乡德国,汉堡市已有4所中学、1所小学提供汉语课,孔子学院和当地合作的中德双语幼儿园也即将成立。
市长朔尔茨告诉记者:“孔子学院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我们对歌德学院很自豪,对孔子学院落户汉堡也很自豪。”
“直通车”拉近中国
不管是国会还是奥地利政府及部门,都认为孔子学院是一个重要桥梁,在两国交往中扮演了“顾问”角色。
——奥地利国会议员彻尔吉茨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有磕磕碰碰。
2010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9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100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
胡春春清楚记得: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
因不了解而误读,担忧,正是孔子学院成立之初无法回避的现实。
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