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语文失分点解析古-诗词意象.docxVIP

历年中考语文失分点解析古-诗词意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年中考语文失分点解析古-诗词意象

历年中考语文失分点解析古诗词意象第一部分:命题趋势诗词默写从09—12年,诗词默写题都是以双选、名句默写、语境默写三种题型出现,13年同样如此。1.双选题:占4分一般考查诗句的易错字,同时需特别注意诗句的正确语序,如【10】“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2.名句默写:08—12年出题范围如下表所示。由此我们可总结,名句默写大多集中在八年级和九年级上册,课内诗词是重点识记部分,但课外诗词也不容忽视。分值呈增加趋势。近几年广东各地该题分值为8-10分,有的甚至达到15分。在2013年广东试题中为15分。如:3.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落日长烟孤城闭。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C.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D.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E.莫道不消魂,西风帘卷,人比黄花瘦。F.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①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②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④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⑤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⑥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4分)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卷的《中华》系列丛书,他这种“①, ”(曹操《龟虽寿》)的雄心壮志令人感动。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不畏艰难,勇于追求,才能“②, ”(李白《行路难》),让青春绽放耀眼的光芒。古诗文的默写共计三类题型,不是所有的学生能拿满分的。其主要原因就是:1、对初中三年应该背诵和默写的课内课外的古诗名句掌握不熟练。尤其是每首诗的名句。因为考察的重点大部分是名句。2、写错字的现象比较严重。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摧”字,往往写成“催”。这类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理解上的偏差,还有就是强化记忆不够。【参考答案】(1)C F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E、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①猛浪若奔、②苔痕上阶绿、③似曾相识燕归来④山回路转不见君⑤更著风和雨⑥黑云压城城欲摧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第二部分:拓展与延伸(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A.杨花落尽子规啼,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闻道龙标过五溪。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伴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高峰入云,清流见底。E.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于诸侯。F.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各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选4)(4分)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_____________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③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④________________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⑤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⑥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____ 。(魏学洢《核舟记》)(3)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初中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4分)古代诗歌讲究色彩的运用,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塞上胭脂凝夜紫”,《诗经》中的 ① ”,白居易《观刈麦》中的 ② ”,《木兰诗》中的“当户理红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④ ”,等。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诗中画”在这里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意境美。第三部分:举一反三(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A.谁家暗飞玉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B.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文档评论(0)

3839479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