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常见误区及整合设计的探讨
征文类别:A类
标 题: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
姓 名:黎发洲
单 位:随县环潭镇中心学校
通讯地址:随县环潭镇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07224797468
电子邮件:htlfz@163.com
农远工程新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
摘 要: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 )的不断推进,工程运用效益日益显现。工程运用在课堂(以下简称“工程新课堂”)层面上既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以下简称“学科整合” ),又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所形成的课堂建构。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由怀疑、适应、再蓬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出现各种疑惑、矛盾、并不断求知进步的过程。本文就以宏观上的工程推进和微观下的工程新课堂进行思考,指出了工程推进中的六大误区,并以一线的课堂亲历,总结出如何抓好三大要素,让工程新课堂更加健康深入。
关键词: 工程新课堂 教学实践 三要素
工程推进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工程运用存在着很大的偏向性
这里说的偏向性,是指工程在学科教学运用的空间上出现不平衡。包括地区间、校间、班间、科间的不平衡。
工程在地区间和校间的偏向性,是由于意识层次和经济基础导致硬软件差别而造成的。比如,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实验学校在工程的运用研究上的力度上要大些,经验成果也多些。但是,这些先“富”起来的经验成果并没有向四周和向下辐射,没有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而是热衷于自身荣誉式的研究。
即使在同一学校,工程运用也在班间和科间产生差异。如很多学校的工程运用偏向于实验班中。并且语文、数学、英语又是工程运用的热门学科,其他学科如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等与工程似乎总是少些接触。我统计了2007-2010年本校在工程引导下的学科教学所占百分比,如上图:
工程实施的偏向性可能只是暂时的,但如果我们忽略它的存在,对整个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负面影响却是全局性的。
误区二、条件不成熟,工程难以实质性地走进课堂
有些学校做了一些实践后,方知工程运用不是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个拦路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得力的措施,很多学校处于观望状态,工程运用踯躅不前。特别地,很多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不愿面对或缺乏研究学习的积极性,把工程运用看成是赶时髦,好看不中用,固步自封,痴迷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场景中。
事实上,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很多学校都具备了工程实施的条件。比如我所在的农村初中,从历史上的硬软件积累,再到近几年国家实施的农远工程,已经有了先进的远程教育室、卫星接收系统、全新的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设备等也一应俱全,现代教学设备档次是历史上空前的。而且湖北省地区各学校通过卫星接收系统可以接收中央电教馆和湖北教育网台两路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完全能够带动教师迅速步入工程进课堂的轨道。
可见,认为条件不成熟更多的是一种惰性思想的借口,就算确实条件落后一些,也不能观望着停止不前。工程实施是一个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领导到一线教师,都要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技术和资源的改善,工程运用进课堂是大势所趋、大有作为的。
误区三、课程改革与农远工程,两条单线各自前行。
工程可以被用于促进教育革新,也可以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工程不可能孤立地创造教育奇迹。近年来广大教师都有两大触动:一是课改的启动和推进,二是农远工程。虽然都是促进素质教育、信息化教育、未来教育的好事,却是两条战线,各自前行。尽管理论上课程改革支持农远工程,但在操作上,从上级组织的培训到校级的具体工程运用,就像两只手在抓,两条线平行着,没有切实的交叉融汇。这两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虽然有着时间上的略微差异,但我认为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
首先农远工程对课程改革实施有何作用呢?由于农远工程可使教师轻易地获得大量的教学资源,由此促进教师有两个方面的进步:一是迅速运用现有的资源让工程走进课堂教学,而不会因为教学资源问题阻碍工程的落实,二是由此进一步可以让教师潜移默化地形成主动谋求自身教育技术提高的姿态,迅速让思想转轨。举例:我校的语文教师刘占忠,男,48岁,一直认为电脑太难,缺少信心不愿主动钻研,觉得这个年龄不适合也不必再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了。去年底,了解了农远工程后,就让笔者帮他在学校的农远资源库里找到《我的叔叔于勒》的课件和课例上了一节公开课,信心倍增,现在他不再满足仅用鼠标播放课件了,经常抽空向年青老师请教,想自己动手制作,尝试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下三张照片为我校的工程运用时老师的电子备课和工程新课堂教学实践)
老师在电子备课 工程课堂实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