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语文版本语文选修第4课塞上听吹笛课件3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704--765字达夫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自设问题 1、本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本诗描写了什么画面? …… 总结 冰雪消融,在胡地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 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山川关口。 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花色花香洒满关山。 *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边塞诗的产生 特征 内容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人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慨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北方边境。 牧马:古代作战多用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梅花何处落:笛曲有《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鉴赏题 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解题思路:指出+分析 前两句写实景:胡人居住的边塞地区,冰雪已经消融,傍晚,放牧的马群陆续归来,一轮明月升起,清辉洒满大地,羌笛悠悠,在戍楼间响起。 后两句写虚景:试问梅花被吹到何处了呢,那色那香一夜之间遍布了边塞的关隘山川。 2、“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思路:概括+分析 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概括)。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分析),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3、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胡地没有梅花,笛曲有《梅花落》 双关,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4、联系全诗,说说“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分析:抒发情感+分析:艺术手法 答:抒发了思念家乡之情。此句巧妙拆分《梅花落》曲名,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壮阔辽远的意境,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