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课件》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痈发无定处,随处可生,因发病部位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命名。 如生于体表肌肤间的统称一般痈、体表痈;发于颈部的颈痈、腋部的腋痈、肘部的肘痈(图)、胯腹部的胯腹痈、腘窝部的委中毒等,统称“疫毒”;其他如生于脐部的脐痈,除具有一般痈的共性,又各有特性,故分别叙述。 一般痈是一种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 其临床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致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陷证。 痈之名首见于《内经》。金代《河间六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提出了治痈的“托里、疏通、行荣卫”三大法则。 六淫之邪侵袭人体 过食膏粱厚味 局部体表受到损伤 西医认为,本病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的后期,亦可由远处原发病灶经血循环或淋巴管转移而来,也可发生在局部损伤的血肿和异物停留处。 1.临床表现 初起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局部红肿灼热疼痛,边界清楚,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坚硬。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伴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 成脓成脓期在7d左右。化脓之际,则肿势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若按之中软有波动感者,为内脓已成熟。伴发热持续不退,口渴,便秘溲赤。 溃后溃后出脓,脓液多数呈稠厚、黄白色,亦有夹杂赤紫色血块的。若溃后排脓通畅,则肿消痛止。全身症状随之消失,再经10 d左右收口而愈。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 疖 无头疖病小而位浅,范围小于3 cm,2~3 d化脓,溃脓后3~4 d即能愈合,无明显全身症状。 脂瘤染毒 患处素有结块,与表皮粘连,其中心表面皮肤常可发现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脂浆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限局,化脓约10 d,脓出夹有粉渣样物,并有白色包囊,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 有头疽 初起即有多个粟米状脓头,红肿范围多超过9~12 cm以上,溃后状如蜂窝,全身症状明显,病程较长。 (1)疮口周围皮肤应经常保持清洁.以免并发湿疹。 (2)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并多饮开水。 (3)患在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患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并减少行走。 初起金黄膏、玉露膏外敷,或金黄散、玉露散冷开水或醋、蜜等调成糊状外敷;或太乙膏,掺红灵丹或阳毒内消散外贴。 成脓切开排脓。 溃后先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若脓出不畅,宜用垫棉法或手术扩创引流;脓腐已尽,用生肌散掺疮上。外敷生肌白玉膏或红油膏。 脐痈是一种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相当于西医的脐炎,脐肠管异常、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等。 (图) 其临床特点是初起脐微肿,渐大如瓜,脓稠无臭则易敛,脓水臭秽终成瘘,不易愈合或反复发作。 湿热火毒 饮食不节,内伤情志,房劳过度等均可致使心经火毒,脾胃湿热,移热于小肠,结聚脐部,血凝毒滞而成。 外伤染毒 脐部湿疮出水,复因搔痒染毒而引起。 先天不足 脐部发育不全,易于感受邪毒而发病。 临床表现发病前往往有脐孔湿疮病史,或脐孔有排出尿液史。 初起脐部微痛微肿,皮色或红或白,渐渐肿大如瓜,或高突如铃,根盘大,触痛明显,或绕脐而生。 成脓在酿脓时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溃后脓水稠厚无臭味者易敛,溃后脓出臭秽,或挟有屎液、粪块,脐孔部胬肉高突,脐孔正中下方有条状硬结,久不收敛者,有溃膜成瘘之虑。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根据病情作血常规、B超、x线瘘管造影等检查。 (1)参照“一般痈”。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勿用手搔抓脐窝。 (3)积极治疗脐部先天性疾病。 证候:局部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表皮焮红,少数病例皮色不变,到酿脓时才转为红色,灼热疼痛,逐渐高肿发硬;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伴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苔黄腻,脉象弦滑,洪数等症状。 治法:疏风清热,行瘀活血。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发于上部,宜散风清热,用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发于中部,宜清肝解郁.用柴胡清肝汤;发于下部,宜清热利湿,用五神汤或萆薢化毒汤。 证候:红肿明显,肿势高突,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后脓出肿消痛减: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和营清热,透脓托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证候: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新肌色淡红而不鲜或暗红,愈台缓慢。伴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纳差食少;舌质淡胖,苔少,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初起 在颈、腋、胯腹间、腘窝等处,有核状肿块,皮色不变,肿胀,疼痛,表面光滑,伴轻重不同的恶寒发热,头痛,口干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