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昌洞经音乐现状看发展途径.doc
从文昌洞经音乐现状看发展途径
[摘 要]文昌洞经音乐起源于文昌祖庭――梓潼七曲山大庙,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是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其价值无庸置疑。然而,在文昌帝乡梓潼,洞经音乐的生存却不容乐观。
[关键词]文昌洞经音乐;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J6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73-01
文昌洞经音乐起源于文昌祖庭――梓潼七曲山大庙,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是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其价值无庸置疑。然而,在文昌帝乡梓潼,洞经音乐的生存却不容乐观。
一、梓潼洞经音乐现状
(一)保护得到加强,传承未能落实。2005年,在非遗普查中,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洞经音乐进行了普查,建立了相关档案。2008年,文昌洞经音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解放后的近50年里,文昌洞经音乐没有新的传人,老一辈传人相继辞世,致使梓潼的洞经音乐传承青黄不接。第二代传人大多半路出家,且平均年龄都在65岁以上,加之传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和落实,因此第三代传人毫无着落。
(二)自然景观开发利用不足,缺乏商业演出依托。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欣赏异地文化的过程体验。梓潼有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文昌祖庭――大庙、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蜀道起点、两弹城等独一无二的资源,然而景点小、规模小,缺乏吸引眼球的看点,始终处于过境游或香客游的尴尬境地,使得洞经音乐的商业演出和产业化失去了市场的依托。
(三)未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纳西古乐演出特色是“三老”:高寿的老人、古老的乐器和古曲。反观我们的乐团,既没有特色鲜明的领头人,展演场所和展演过程也缺乏包装,乐器多是现代的,展演中只一味的演奏,没有必要的背景介绍,让游客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因为毕竟东西方人的音乐素养差距是非常大的。
(四)品牌尚未形成。纳西古乐凭着在国内各省巡演、欧亚等17国文化交流和学术争论及国内外重要领导人江泽民等观看题词等途径确定了自己的地位,早已名声在外,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而我们的洞经音乐所知者甚少,离品牌的差距甚远。原因是我们的交流仅局限在川内几个小地方的几场展演,学术研究欠缺,争论更无从谈起,更没有重量级的人物与之发生关系,各媒介对洞经音乐的宣传也不够。
二、梓潼洞经音乐发展途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洞经音乐不仅是中华民族音乐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也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让它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合理利用,本人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梓潼洞经音乐品牌的一些想法。
(一)保护、传承。保护是传承的基础,因此在保护上,可以尝试通过政府发布公告等方式,有偿向社会团体和个人征集文昌洞经音乐曲谱、乐器及相关资料,聘请四川音乐学院乃至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专家对曲谱进行挖掘整理;发挥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作用,组织相关人员或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重点加强对文昌洞经音乐的起源、发展、传播、艺术特色及价值的研究,在传承上,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应进一步完善文昌洞经音乐的传承机制;还可以对现有几支乐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组建一支演奏技艺高、又适合在基地和外地演出的专职队伍;教育部门应考虑将文昌洞经音乐纳入小学艺术教育课堂,购置乐器,在文昌一小等学校建立2至3个文昌洞经音乐学生乐队。
(二)利用、发展。洞经音乐要展示,场地必不可少。可以考虑设置两个演出场地,一个是位于南山门附近的正在修建的文昌洞经音乐传习所,另一个是大庙文昌洞经音乐展演厅。场所布置要做到古朴、庄严、肃穆,同时,加入一些现代电子声、光技术手段进行烘托。大庙文昌洞经音乐展演厅场地较小,一种想法是将现有场地封闭或将旁边的院子连起来打造,另一想法是聘请专家设计在大庙附近建设一个较大的演出场所。乐器相承是文昌洞经音乐的一大特色,因此色泽上要求古香古色,形状上要依照《苍胡颉宝檀炽钧音之图》完善,种类上17种乐器分为三类:(1)吹管乐器:龙头笛、六孔箫、笙、埙。(2)丝弦乐器:古琴、曲项琵琶、阮。(3)打击乐器:云锣、帝钟(摇铃)、钟、引磬、圆磬、编磬、铙钹、拍板、腰鼓、小鼓。必要时,可加入阮、胡等其它乐器。在展演程序上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剔出其糟粕。展演前应考虑增加必要的科仪,营造出庄重、神秘的氛围:(1)净手:在演奏舞台角设一净手盆,乐团人员依次净手。(2)祝香:在文昌帝君塑像前祝香,“祝香”时有赞词云:“各发至上至诚心,愿入文昌禄嗣会。”(3)礼请:请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以及梓潼七曲山灵应祠桂香殿的诸仙列圣。(4)礼赞:乐团人员齐唱颂赞之歌。(《文昌祖庭探秘》P14)。在人员方面,乐团需要36人左右,建议由县非遗中心管理,非遗中心要制定文昌洞经音乐传承协议、文昌洞经音乐技艺评定办法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