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磁摆制作指导张老师科学实验室 八、原理概述 1、干簧管B是电源(3V)对电容C充电的“开关”,它是一个磁敏开关,当它附近有一定强度的磁场时它的两极就导通,于是电源通过电阻R3对C充电,使C的两端聚集起电荷;同时,一部分电流流向R3和D,所以D就发光。检测这部分电路是否正常,只要用一块磁铁靠近干簧管B就可以了。 2、干簧管A是放电“开关”,只有当电容C充足电以后,如果有磁铁靠近它,那么电容C里的电荷就向电感放电,这时候,电感产生了电磁场,推动摆锤下面的磁铁向一定方向运动,把摆锤推向一方。要电磁摆能正常运行,这个作用力必须是把摆锤推向左侧,如果作用力反了那就摆不起来,没动几下就停住了;这时候,把摆锤下的磁铁取下来掉个头重新安装就可解决。 3、电感产生的电磁力既然是由电容放电形成的,所以当摆锤再次从左侧回到电感上方时,尽管干簧管A导通,但是电容C没有电可放,因此电感没有电流流过不产生电磁力,D也不发光,摆锤没有受到任何作用力只依运动惯性向右继续摆动;当它越过干簧管B时,电容C被充电,D发光,摆锤到达右侧最高点后向左回落,这时再次对电容充电——电容被充足了足够的电荷——当摆锤到达电感正上方,干簧管A导通,电容放电,于是摆 锤又被推了一下……如此反复进行,摆锤不停地往复运动。所以,电磁摆的运动能量首先由电池传递给电容,然后再由电容传递给电感,最后由电感产生电磁力作用到摆锤下的磁铁。 * 器件纵揽 电感线圈 干簧管A 橡筋(选配) 接头 电容 发光二极管 电阻 干簧管B 弹簧 螺丝 垫圈(选配) 立柱 摆锤 摆轴 磁铁 轴套 螺孔板 电池盒 为改善电磁摆性能,电阻配置增加到3个。 一、电容器和发光二极管 长脚是正极,短脚是负极 旁边的“-”号也表示负极 电容器和发光二极管是有极性的电子元件,安装时一定要注意引脚的极性。 把电池盒固定在这个位置上 电源负极(已连接) 电源正极(已剪短,尚未连接) 电容器的负极 电容器的正极 注意:剪下的导线红黑各 一段,在后面制作中有用。 发光二极管的负极 发光二极管的正极 为了安装方便和接触可靠,电容器和发光二极管的两条引脚在螺孔 板上的跨度,中间都要跳开一个螺孔,如下图所示: 中间跳开一个螺孔 用从电池盒上剪 下的导线连接 二、组装电感线圈和干簧管A 电感线圈和干簧管A 干簧管A插入电感线圈的背面 注意事项: 1、干簧管是易损元件,如果玻璃哪怕只有一点点破裂也很可能使管内惰性气体逸出,从而使它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不要随便弯折两端的引脚。 2、干簧管插入电感背面,一般比较宽松,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一段橡皮筋 或一点纸头卡住;但是多数情况没有必要:请继续浏览后面图片。 干簧管工作原理 S N 簧片1 簧片2 干簧管用玻璃管做外壳,内部是两条合金簧片;我们所用的干簧管叫做 “常开式干簧管” ,平时这两条簧片互相分离;当外界有磁性物体靠近时,两条 簧片分别被磁化,这时候它们就会互相吸合在一起,干簧管的两端就导通了; 一旦外界磁性物体移开,簧片又分开了。我们可以称它为“磁感应开关”。 但是。。。。。。 簧片1 簧片2 S N 但是,如果外界的磁性物体只有其中一端接近中间,那么干簧管是不会动 作的,如下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如果磁性物体移到旁边去,又怎么样呢?请看下一页 簧片1 簧片2 S N 下图:磁极S从左侧靠近干簧管,簧片1被磁化,它所产生的磁性往往也足以 把簧片2吸引过来,所以这时候干簧管也可以导通;电磁摆的干簧管B就是在这种 状态下工作的。 装配请注意:厂商提供的干簧管有的引脚比较短,我们在螺孔板上安装时, 要根据引脚长短选用合适的螺孔。 引脚较长 引脚较短 先固定一点: 1、位置不要错 2、螺丝不要全拧紧 在固定第二个点的时候,可能遇到下面两张图片显示的情况: 图1,接点离开接头太远 图2,接头和干簧管引脚分离 这样就无法把干簧管A和电感线圈固定到螺孔板上。 图1 接点 接头 接头 干簧管引脚 图2 解决方案:在偏离一点的方位作为第二个固定点, 这样选择,不会影响电磁摆的正常工作。 第二固定点 第二固定点 在确认位置正确以后可以适度 拧紧两个固定点的螺丝 三、连接电阻R1 R1 2.2 电感线圈的左端,适当剪短,用砂皮仔细打磨头部, 除去1厘米左右漆膜,然后连接到电阻R1的下端 四、干簧管B和R3的连接 R3:2.2 欧姆 第一步:密绕 第二步:套上弹簧 把R3的另一端连接到干簧管A的一个接点上 同时引出一条短线如图: 接点 用从电池盒上剪下的短线连接 电源整极 短线裸头: 连到电容正极 弹簧将插入 右上角第一个螺孔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1我们是公民粤教版辩析.ppt
- 10镀膜基础知识辩析.ppt
- 5.1质量守恒定律辩析.ppt
-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系统辩析.ppt
- 8.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2015辩析.ppt
- 5.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辩析.ppt
- 第八章-顾客满意管理辩析.ppt
- 5.2 染色体变异辩析.ppt
- 第八章机械设计之齿轮机构辩析.ppt
- 第八章聚合物反应辩析.ppt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