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固山湿地植物对氮磷元素吸收能力的研究
北固山湿地植物对氮磷元素吸收能力的研究
吴春笃,石 驰,沈明霞,王万俊
江苏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摘要:湿地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应用倍受人们的关注。为研究北固山湿地植物对氮磷元素的吸收能力,以该湿地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inn)为研究对象,测定3月至11月期间,其地上生物量以及各组织中总氮、总磷的含量,分析其氮磷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芦苇、虉草的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茎的生物量远大于叶和穗。(2)芦苇、虉草叶中的氮、磷含量均高于同期芦苇茎中的含量。芦苇对氮、磷的积累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8.97 g·m-2、18.22 g·m-2。而虉草对氮、磷的积累在5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19 g·m-2、6.32 g·m-2。(3)芦苇、虉草对氮、磷的吸收均呈单峰值曲线,对氮的吸收都远大于磷,且芦苇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好。(4)适时收割芦苇、虉草,可从北固山湿地中移除1248.90 kg总氮和381.8 kg总磷,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纸浆来源,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湿地;芦苇;虉草;总氮;总磷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2-0369-04湿地是指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或者有浅层积水的过渡地带,其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生态功能。而植物作为湿地重要组成部分,是湿地发挥各项作用的重要介质。目前湿地植物在湿地处理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对氮、磷的去除机理在国内外均已有一定的研究[1-3],但对湿地植物净化氮、磷的能力以及氮、磷在植株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的研究较少。
北固山湿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镇江北固山脚下,是典型的长江淤泥淤积型湿地,湿地植物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inn)为主,呈明显的季节特点。北固山湿地的主要污染因子之一氮磷元素,既是植物生命的必需营养元素,又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本文主要选取芦苇、虉草,研究其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氮、磷在植株体内的积累和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芦苇、虉草对氮磷元素吸收能力,从而为北固山湿地植物去污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现场调查
图1 研究区域采样点布置
Fig. 1 The disposal of sampling points in the study area
北固山湿地总面积133450 m2,其中芦苇面积5454 m2,虉草面积大约44688 m2,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研究对该湿地的破坏,选取该湿地北面约40000 m2的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并设置如图1所示5个采样点,所测数据取5个点的平均值。1#点位于两块湿地之间,2#点位于大东造纸厂大东沟雨水排放口附近,3#、4#点为内江水与湿地交换的边界点,5#为该片湿地中心的点。
1.2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根据植株生命周期,及北固山湿地季节性的水文规律进行采样。对芦苇地上部分的采样时间段定于3月20日到11月20日之间,每隔30 d取样一次;虉草地上部分的实验时间段定于3月20日到7月20日之间,也是每30 d取样一次。
在采样点内选择植物分布均匀的样地,采集芦苇和虉草样品,现场清洗,分别放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回到实验室后,立即用自来水、二次蒸馏水冲洗样品,先于105 ℃干燥箱中杀青半小时,再在60 ℃下烘干至恒重,随后用磨样机粉碎,过40目筛,最后装入样品袋密封保存[4-5]。
1.3 样品的测定
芦苇和虉草的TKN采用H2SO4-H2O2体系消解、凯氏-蒸馏法,TP采用H2SO4-H2O2体系消解、钼锑钪分光光度法[6][7]。
2 结果和讨论
2.1 芦苇对氮磷的吸收作用
表1 芦苇地上生物量在各组织中的比率
Table 1 The percentage of above-ground biomass
in each tissue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w/%
采样点 叶生物量 茎生物量 穗生物量 1# 23.34 73.87 2.79 2# 21.08 77.83 1.10 3# 20.23 78.26 1.51 4# 20.13 78.68 1.18 5# 16.00 81.47 2.53 平均 20.20 77.97 1.83
2.1.1 芦苇地上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
生物量(biomass)是指观察期间地表单位面积内所存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