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教师版)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点击 热点提示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农业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
2.区域农业布局条件及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
3.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考纲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1.范围: 、 、 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 基地、 基地和 生产基地。
一、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 影响 气候 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 、
和 等。 地形、土壤条件 西部 ;中部和东北部 ;周
围 环绕;土壤肥沃,广泛分布 、黑钙土,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单产高。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好; 交通 ,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口密度 ,人均耕地面积 。 工业为农业提供 、 等生产资料;对外联系便利,为拉动本区发展 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利于农业大规模经营,利于 农业和 的发展。
不同地形的农业生产类型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原理:因地制宜,根据 、 、 、和 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的不同划分。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分布 主要粮(树、畜)种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 、比较稳定的 基地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 大,有利于推广 ,实现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生产的 是商品化的前提。在 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盐碱化、 、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
平原区 西部草原区 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 。
建设 基地 围绕 与
两大主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 半山区实现“ ”;山区发展 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问题探究】
1. 目前的水稻种植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为什么东北大米是绿色大米?
3.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地形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形成怎样的农业布局特点?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草地、林地、耕地 B.耕地、草地、林地林地、耕地、草地 D.草地、耕地、林地导致甲地年平均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冬季风 B.地势天气 D.纬度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气温低,蒸发弱 ②有凌汛现象 ③地势低平 ④河网稠密 ⑤夏秋雨多 ⑥地下有永久冻土
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014·南岸区模拟)结合材料,回答~题。
材料1: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斗星花园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合同(规范版本).doc
- 北斗车载导航终端市场分析报告.docx
- 北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工程.doc
- 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oc
- 北方地区学案.doc
- 北方城市供水水源藻类高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oc
- 北方大厦项目运营计划书.doc
- 北方某些土壤钾素平衡及需钾前景初探.doc
- 北极光模具加工的基本要求.doc
- 北极星幼儿园十二五发展规划一.doc
- DB6531T013-2024 麦茬复播玉米免耕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63T470-2004 油葵 美葵562品种.docx
- DB44∕T 1732-2015 附壳造型珍珠分级.docx
- 【飞书深诺】2025中国智能安防出海深度解读报告.docx
- 手把手教你创作小红书爆款笔记.docx
- DB61_T 1619-2022 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ocx
- DB51∕T 1099-2010 蜜蜂事故损失评估技术规范.docx
- DB42T1737-2021 甘薯生全粉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511_T 0008-2024 地理标志产品 黄姚黄精酒加工技术规程.docx
- DB62_T 922-2024 籽瓜生产技术规程(标准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