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晓莉抗压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主讲人:张晓莉 概述 基本原理 试验设备 试验方法 资料整理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一、概述 工程实践中,桩基础以承受竖向下压荷载为主。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就是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当桩身中埋设有量测元件时,还可以实测桩周各土层的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a 为设计提供依据 b 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c 验证检测 d 其他目的 二、基本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建筑物基桩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 曲线及s—lg 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 三、试验设备 加载装置 测试仪表 桩身测量元件 加载装置 1、锚桩横梁反力装置; 2、堆重平台反力装置; 3、锚桩堆重联合反力装置; 4、地锚反力装置;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 一般锚桩至少要用4根,用灌注桩作为锚桩时,其钢筋笼要沿桩身通长配置,如用预制长桩作锚桩,要加强接头的链接,锚桩的设计参数应按抗拔桩的规定计算确定。 采用工程桩做锚桩时,锚桩的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另外,横梁的刚度、强度以及锚杆钢筋总断面等在试验前都要进行验算。当桩身承载力较大时,横梁自重有时很大,这时应放置在其他工程桩之上,而且基准梁应放置在其他工程桩上比较稳妥。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堆载材料一般为铁锭沙袋或混凝土块。堆载在实验前应一次加足,并稳固地放置在平台上。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在软土地基上放置大量堆载将引起地面较大下沉,这时基准梁要支撑在其他工程桩之上并远离沉降影响范围。作为基准梁的工字钢应尽量长一些,但其高跨比以不小于1/40为宜。 堆载的优点是能对试桩进行随机抽样,适合不配筋或少配筋的桩。不足之处是测试费用高,压重材料运输吊装费时费力。 锚桩堆重联合反力装置 当试桩最大加载重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锚桩或者横梁上配重,由锚桩与堆重共同承担上拔力。由于堆载的作用,锚桩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反力装置的缺点是桁架或横梁上挂重或堆重的存在使得由于桩的突发性破坏所引起的振动、反弹对安全不利。千斤顶应平放在试桩中心,并保持严格的物理对中。采用千斤顶的型号、规格应相同。当采用两个千斤顶并联加载的时候,其上下部应设置足够刚度的钢垫箱,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地锚反力装置 测试仪表 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 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误差不大于0.1% FS ,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 2 直径或边宽大于500 mm 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 置4 个位移测试仪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 的桩可对称安置2 个位移测试仪表。 3 沉降测定平面宜在桩顶200mm 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 4 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5 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桩身测量元件 为了比较准确的了解桩顶荷载作用下桩侧土的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变化情况,需要在桩身中土层变化部位的桩端埋设测量元件。这些元件主要有振弦式钢筋应力计、电阻应变片和测杆式应变计。 四、试验方法 1.试桩要求 为保证试验能大限度的模拟实际工作条件,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试桩要满足一下要求: 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 混凝土桩应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 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3~5mm厚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桩帽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桩帽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低于C30; 对于预制桩,如果桩头出现破损,其顶部要在外加封闭箍后浇捣高细石混凝土予以加强; 开始试验时间:预制桩在砂土中沉桩7天后;黏土中不得少于15天;饱和软粘土中不少于15天;灌注桩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在试桩间歇期间内,试桩区周围30m范围内尽量不要产生能造成桩间土中孔隙水压力上升的干扰,如打桩等。 2.加载要求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4.3.4 试验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