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当代画家作品赏析 组员:成丹卉,周玉翠,赵怡 潘玉良 1895-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她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花园的第一人。她一生最大的荣誉是在1959年9月,巴黎大学把它设置的多尔烈奖,给了这位中国女子。 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塞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他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调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 潘玉良一生传奇色彩浓郁,电影《画魂》才让她渐渐又浮现在大众的眼前。从小妾到画家,辛酸与励志才为这世间打造了以为如此出色的人物。 自画像 许多人也许不屑于她的身份,但是她的才华,内心的高傲与贞洁,无一不让人折服。 郁金香 持玫瑰花的女人 花与扑克 油画特点: 潘玉良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点“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她与别的西画家所不同的是,对各种美术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诣很深:风景、人物、静物、雕塑、版画、国画,无所不精,传统写实、近代印象派和现代画派乃至于倾向中国风的中西融合……都大胆探索、游刃有余,有出色的表现。其中印象派技术和东方艺术情调是她绘画演变的两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艺术发展的轨迹。 聊天 白丁香 长69cm 宽55cm 潘玉良尝试用中国的毛笔、墨彩在宣纸上作画。因为潘玉良在巴黎,而在巴黎想要取得宣纸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便画在了水彩纸上。这幅画用中国笔墨所作花卉,在背景处理上,突破传统的布白章法,用交错色叠的短线加上渲染,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使白丁香越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画面是一簇长短不一、垂垂不胜负荷的白丁香,插在带有图案花纹的花瓶中。 她的画流利明快,用色彩浅深参差,一眼望去,画上的色彩投影,无形里传递,给予人心里的轻盈快乐。 《野菊与线装书》 长44cm 宽54cm 画面主体描绘桌上花瓶里的一束菊花,右侧画面有潘玉良常看的中式函套线装旧书和一个烟斗,左边绘有碟盘、火柴,前置香烟等物。潘赞化和潘玉良早年寓居上海时即喜种植白菊花,白菊花对潘玉良客居欧洲后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无论她在上海或各种旅游异国的四十载,都常以白菊花作为创作描绘的对象,借景抒怀,以示洁身自好和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 阎平 画家闫平,女,1956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9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83年毕业留校。1989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创作研修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主持。 作为当代中国画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女画家,她认为一个艺术家最有感觉的东西,正是她最为敏感的东西,阎平的作品是以一种自我情感为精神的表现。架上绘画、造型和色彩就是她的基本要素,而绘画题材则是她从生活中萃取的最普遍的体现。 阎平以女性和母亲的角度演绎出的一系列《母与子》的油画作品最为人津津乐道,在她那大度自信的笔触间深深地透露着女性的温柔和母亲的慈爱,感性而令人动容。 母与子 在《母与子》系列画面中,闫平用看似随意的大笔触书写,强调了画面的整体质感。“画画如果太细密的话,是不行的。就像一个母亲只有细密是无法养大孩子的,她必须特别坚强。所以,我必须有一个理性的框架,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方式,表现母亲的无所不能。一定让我的画面框架不倒,同时又有细密的对话,这对话靠的是我对色彩的叙述。” 母与子 “画颜色的时候,要说透,要有系列色。用系列色组成叙述,这样人们就会理解你叙述的情绪。”她利用宝蓝、粉红、金黄、翠绿作为整个系列的色彩基调,颜色在重叠堆积中富于节奏变化,她在用画笔诉说着牵肠挂肚的情愫。 “女人在一生当中,她的内心就像一片最初荒芜但丰腴的大草地,开垦哪一段,哪一段就疯长。母性那一段被开垦的时候,母性就会旺盛生长。那就是我的一个创作高潮阶段。”她正是用这丰腴大地中生长的母性,养育着她的艺术世界和生命的奇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