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位圆柱齿轮跨测齿数的简便计算
变位圆柱齿轮跨测齿数的简便计算
中煤北京煤机公司退休职工 周万峰
摘要:本文给出一个简便的跨齿数计算的经验公式,并验证了该公式确定的跨齿数是合理的。
关键词:变位齿轮,跨齿数,公法线长度。
1、推荐笔者的经验公式
目前变位齿轮的跨齿数计算公式可谓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有教科书上公式,有各种手册上公式,有参考书上的公式,还有近些年来杂志上发表的公式等等。如果将它们汇集起来恐怕不下十数个之多。但最常见的还是表1所列的几个公式。
表1 几个常见的变位齿轮的跨齿数计算公式
序号 用于直齿 用于斜齿 1 2 3 4
[
]+0.5 [
]+0.5 注:早先公式1多为教材所选用。公式2《机修手册》选用。公式3《齿轮手册》选用。公式4多为《机械设计手册》选用。
不难看出,表1中的几个公式大都比较复杂:平方、开放、三角函数等等项目很多,计算起来十分不便。而且有的公式有时确定的跨齿数也不合理。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算例计算以及反复验证后给出一个跨齿数计算的经验公式。当压力角时,经验公式为:
——齿数,斜齿时代入(,可查手册)。
——变位系数,斜齿时。
——与变位系数正负有关的系数。当变位系数为正(时p=1.4,当变位系数为负(时p=1.9。
通过大量的算例验证后得知,当变位系数为负时,由经验公式确定的跨齿数与表1中的公式(4)确定的跨齿数是完全一样的(见表2)。当变位系数为正时,经验公式与表1中的(2)、(3)、(4)确定的跨齿数绝大多数是相同的,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两者的跨齿数不同。但在不同的情况下,经验公式的情况比理论公式的情况还好些(见表3)。这就说明经验公式确定的跨齿数是合理的。
表2 变位直齿轮跨齿数计算公式比较表()
齿数 z 变位系数
x 跨齿式计算值 确定的跨齿数 齿数
z 变位系数
x 跨齿数计算值 确定的跨齿数 经验
公式 理论公式 经验公式 理论
公式 经验
公式 理论
公式 经验
公式 理论
公式 14 0.40 2.61 2.63 3 3 56 -0.4 5.96 5.97 6 6 19 0.60 3.45 3.47 3 3 67 -0.52 6.95 6.96 7 7 24 0.70 4.14 4.18 4 4 80 -0.63 8.19 8.19 8 8 28 0.72 4.61 4.67 5 5 96 -0.7 9.83 9.85 10 10 52 1.0 7.67 7.80 8 8 124 -0.8 12.75 12.79 13 13 100 1.50 13.71 13.96 14 14 150 -1.20 14.89 14.90 15 15 注:表2中的“理论公式”为表1中的公式(4)。
表3 角度变位直齿轮跨齿数计算公式比较
齿数Z 变位系数
x 跨齿数即算值 确定的跨齿数 全齿
高 测量点至齿顶及齿根的距离 配对齿轮的齿数及变位系数
经验 公式 理论公式 经验
公式 理论公式 经验
公式 理论
公式 19 0.63 3.49 3.54 4 5 10.16 Z=82
X=1.4 27 0.71 4.49 4.54 4 5 9.53 Z=65
X=1.83
50 1 7.45 7.57 7 8 10.28 Z=17
X=0.59 100 2 14.41 14.65 14 15 9.37 Z=31
X=1.1 67 -0.7 6.61 6.58 7 7 11.13 Z=82
X=1.4 注:表3中的“理论公式”为表1中的公式(4)
2、经验公式合理性的验证
众所周知,凡计算公法线长度首先应计算跨齿数k,根据跨齿数k计算跨k个齿的公法线长度。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如跨齿数偏多,则测量点(量具卡脚与齿廓的切点)靠近齿顶;如跨齿数偏少,则测量点靠近齿根。这两种情况都使公法线长度测量不准,影响齿厚精度。因此跨齿数的合理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对标准齿轮而言,公法线的测量点应在分度圆附近;对变位齿轮而言,公法线的测量点应在齿高的中点部位,即应在直径为“圆”上。所以,欲知公法线长度是否合理(也就时跨齿数是否合理),应该知道公法线的测量点在齿廓上的部位。如标准齿轮公法线的测量点在分度圆附近,就说明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跨齿数是合理的。如变位齿轮公法线的测量点在“圆”附近则说明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跨齿数是合理的。如此而已。
那么怎样知道公法线测量点在齿廓的什么部位呢?请看图1公法线测量图:由公法线性质知,公法线必切于基圆,是直角三角形。。AD是公法线长度的一半,DO是基圆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发酵豆粕检测项目及方法.doc
- 发酵饲料--活菌营养酵素在仔猪上的应用试验.doc
- 发酵饲料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doc
- 取代基及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学术论文).doc
- 取向硅钢在变压器行业的情况分析.doc
- 取得时效制度之比较法研究.doc
- 取水工程设计.doc
- 取水工程课程设计.doc
- 取水泵房施工方案.doc
- 取水泵房深基坑施工应急预案.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