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州围龙屋现状与开发的调查报告
梅州围龙屋现状与开发调查报告经济与管理学院1305班郑鸿达131090118目录一、摘要………………………………………………………3二、调查对象与方法…………………………………………3(一)调查对象………………………………………………3(二)调查时间………………………………………………3(三)调查方法………………………………………………3三、围龙屋总概(一)发展历史………………………………………………4(二)形成原因………………………………………………5(三)建筑结构………………………………………………5四、客都——梅州的围龙屋(一)梅州围龙屋的分布……………………………………6(二)梅州围龙屋的现状……………………………………6(三)梅州当地人对围龙屋的了解…………………………7五、围龙屋保护与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 ……………………8六、结论与开发建议(一)结论……………………………………………………7开发建议与举措…………………………………… 10摘要素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围龙屋的聚集地。围龙屋作为客家民居的传统建筑,集中反映了客家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它与北方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但是目前围龙屋的现状却并不怎么好。围龙屋作为梅州旅游开发的景点以及客家的文化代表,当地政府以及旅游社等并没有太重视。其一方面是因为资金的短缺,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下居民对对围龙屋开发的意义了解不多。【关键词】围龙屋 客家文化 传统建筑 现状 开发二、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南口镇侨乡村围龙屋(二)调查时间:2014 年12 月7 日-2014 年12 月15 日(三)调查方法:1.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户面访,到围龙屋现场观看。 2.采取网上采集资料和查阅大量的有关书籍的方法,获取客家围龙屋信息。围龙屋总概(一)发展历史:?围龙屋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期(明清以前)。有关围龙屋的起源,尚未见到确切年代的文献记载。一般的说法是,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第二阶段,兴盛期(明清-建国初)在客家地区,每一个围龙屋、土楼或围屋就是一个宗族姓氏,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同姓族人便围绕着祖屋另建新围。所以围龙屋与围龙屋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例如侨乡村一带的围龙屋几乎都是以潘氏为主。第三阶段,破坏期(1956-改革开放前)。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围龙屋里的那些所谓封建迷信色彩的彩绘、雕刻、图案等或砍或涂或毁,特别是神圣空间遭受最彻底最严重的破坏,神牌、神像、神龛被砸碎,祖先崇拜活动被强力中断。围龙屋的厅堂则多被用作大队、生产队的会场、仓库、文化室、学校等,横屋和围龙间则分给贫下中农居住。围龙屋经历了最为激烈的变故,至今围龙屋内外还留下不少那个时代的印记,见证并记录着一段特殊历史。第四阶段,衰落期(改革开放-今)。改革开放后,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条件的改善,加上人口的增长,围龙屋有了新的遭遇、反应及后果。长期蜗居于围龙屋的客家人开始突“围”而出,追求新的生计方式,另建新居。围龙屋开始遭人遗弃。【关键词】起源、兴盛、破坏、衰落(二)形成原因:?客家先民多为中原仕宦之家、书香门第,虽经过历代迁徙,但那种上层精英文化意识却始终情结于心;迁至南方后,居住在山区,地潮多雨,湿瘴弥漫,加上当地的居民以及土匪的侵扰,为了克服各种困难,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当地环境相结合,不断摸索总结,终于发展为今天布局合理、组织严密的客家围龙屋。据史学家考察,围龙屋的屋村形式带有明显的中原贵族屋村形式的遗制,布局十分讲究。【关键词】客家先民、迁徙、摸索、围龙屋(三)建筑结构:围龙屋的结构主要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两堂四横一围龙、三堂两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一围龙、三围龙甚至六围龙等。。一般以中间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为基础,周围的围屋层层扩建自由组合。从一个屋的规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兴衰。规模大小不同,有的占地10亩,有的占地30亩,有的则更多,最大规模的可达十井九厅,但围龙屋的基本设施却都非常完全,其主要包括:池塘、禾坪、大门、排水沟、游廊、天井、巷道、正堂、正屋、花厅、花阶、围屋、杂屋、厕所、畜棚等。关闭了通向外界的大门,这里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最多时100多户人家同住在一个大围龙屋内。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至少也可以生活两个月。【关键词】结构、规模客都——梅州的围龙屋梅州围龙屋的分布:据统计,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2 万余座以上,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围龙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东江流域延伸至珠江地区,由于兴宁是广东省最大的盆地,整个兴宁盆地都是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