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选读专用课件

《〈论语〉选读》复习指导 《〈论语〉阅读》复习 第一阶段 按照课文顺序通读理解每一语段的内容。落实相关文字知识。 第二阶段 以重要人物为线索,梳理各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和言论的关系。按照《论语》中的重要概念进行整合,形成基本理论网络。 第三阶段 对重要概念进行再整合,并尝试结合现实做一点阐发,注意《论语》选修板块知识和必修板块知识的联系。 会考对《论语选读》课程的要求 1.掌握10篇教读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对话语体,感受文学色彩。 3.理解教读课文中所体现的“仁”“礼”“为政以德”“中庸之道”等思想,感受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4.了解儒家经典著作,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 5.背诵《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背诵的论语章句。 课文基本知识梳理 观点梳理 1. 板块 2. 重点段 ——课文标题所在的段落 ——课文中图片涉及的段落 3. 课后练习 4. 补白内容 基本观点梳理的思路 1.孔子提倡什么? 2.孔子反对什么? 3.有什么正面事例? 4.有什么反面事例? 5.内涵,理由,做法。 政治 一 为政以德 二 克己复礼 三 待贾而沽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一板块 政治 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无贫。 2.克己复礼:礼与仁 ,孝悌。 3.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精神和心态。 为政以德 身正(统治者做出榜样) 感化(小人必然被感化,不必采用“杀”和“刑” ) 文德(节用爱人,争取信任,反对暴政,提倡教化)) 重点问题 1.“去食”和“富之”有没有矛盾? ——没有矛盾。“去食”是特定语境下对“教民”的强调。 2.如何理解“均无贫”的“均”? ——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各得其分”。 3.“政”“德”“刑”“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重在制裁惩罚;“德”和“礼”重在鼓励和熏陶。前者是法治思想,后者是德治思想。 克己复礼 礼乐崩坏(“无道”,要恢复“周礼”) 礼的规范(秩序,孝悌,感恩) 复礼办法(克己,正名) 重要问题 1.“礼”和“仁”有什么关系? ——“礼”是外在形式,“仁”是内核。“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来。 2.“君君臣臣”要如何理解? ——孔子强调臣有义务,君也有义务。不像宋儒将君臣义务绝对化。 知其不可而为之 社会现实(社会转型,出世和入世)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事例) 孔子的精神心态 (循礼卫道,力求用世,有责任感,孤独前行) 重要问题 1.如何理解“沐浴而朝”和“不敢不告”? ——“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不敢不告”一方面说明他对周礼的虔诚,仍尽为臣之责,一方面说明他的无可奈何。 2.如何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和牺牲精神。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还有欠缺。 “政治”板块总结 对统治者的要求:为政以德。 对一般人的要求: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品格: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者爱人 “仁”是修身要务。 泛爱众而亲仁。 “仁”的基本内涵。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具体实践。 为仁由己:近取譬,泛爱众,不拘小信。 重要问题 1.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体现的“仁爱”观? ——“仁”的高标准是看对社会的贡献,不能只讲小谅小信。 2.孔子的“仁爱”观和墨子的“仁爱观”有何区别? ——孔子强调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不是墨子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 3.课文中的15.42章主要采用细节描写手法。 君子之风 君子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君子修养基本内容: 志于道,杀身成仁,仁以为己任。 君子修养目标: 仁者,智者,勇者,乐以忘忧。 君子修养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义”与“利”的关系。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质”与“文”的关系。 重要问题 1.什么是“浮云”? ——短暂、无关、清淡。 2.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这里所讲的“利”,是指私利。这和完全功利主义的法家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区别。 周而不比 察人之道 明辨君子和小人,考察三所,观过知仁。 待人之道 躬自厚,以直报怨,言人分开。 交友之道 直谅多闻,适可而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重要问题 “久而敬之”的“之”指谁? ——孔子强调人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于密切,即“君子之交淡如水”。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期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所以,将“之”理解为晏子更好。 修身板块总结 仁者爱人:“仁”是个人的行动准则。 君子之风:仁人的精神风貌。 周而不比:在人际交往中实践“仁”。 学习教育专题 诲人不倦:各种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 高山仰止:孔子和弟子之间的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