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成分鉴定供参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草药的成分鉴定供参习

几种中草药的成分鉴定 一.艾叶 艾叶是中医常用药之一, 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药用历史悠久,始载见于《名医别录》。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1】 临床用于少腹冷痛, 经寒不调等,醋艾炭温经止血, 用于虚寒出血症内服或外用供灸治或熏洗用等, 药用广泛。 1.艾叶的本草研究 艾叶的应用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诗经》中就出现了有关艾叶的诗句。屈原撰写的《离骚》中载有战国时期常用的草木, 其中包括了艾叶,我国现存第一部医方书《五二病方》中也载有用艾叶治疗疾病的方法。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收载药物甚少, 而艾叶却是其中所提到的药物之一。在梁· 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 艾叶开始作为药物正式记载。该书对艾叶的药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艾叶, 味苦, 微温, 无毒主灸百病, 可作煎, 卜下痢、吐血等【2】 宋· 苏颐《图经本草》是最早对艾叶生药学内容有较全记载的专著, 云“ 艾叶, 旧不著所出州十, 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 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病尤胜, 初春布地生苗, 茎类篙, 而叶背自, 以苗短者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 经陈久方可用【3】 , 并附有“ 明州艾叶” 图。从现有资料看, 《图经本草》是最早描述艾叶植物形态、最早绘有艾叶植物形态图和最早提出艾叶药材道地之说的本草书籍, 为后世正确鉴别和确认艾叶品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叶的植物形态有详细的描述, 针对前人论述艾叶性寒和艾叶有毒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指正, 并附用艾叶治病的单验方个, 是收载艾叶附方最多的本草专著之一【4】。 2.艾叶的炮制工艺研究 历代对艾叶的炮制方法有微炒、炒焦、炒炭、酉待制、酒醋制、制艾绒等关于艾叶的炮制意图, 明代《本草通玄》中说“ 生用则凉, 熟用则热” 清代《本草便读》中记载“ 芳香可以入血, 辛热可以解寒, 故生者能理血气, 解散风寒湿邪或炒黑, 或揉熟, 能温暖下元生者能散, 熟者能守” 现代对艾叶的炮制方法有醋炒、醋蒸、酒炒、炒焦、炒炭等。一般认为艾叶生品性燥, 擅于理气血, 散风寒湿邪醋艾叶温而不燥, 能增强逐寒卜痛作用艾叶炭辛散之性大减, 温经卜血作用增强醋艾炭温经比血力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收载有艾叶和醋艾炭。 艾叶制炭的方法历来多采用武火清炒至外表焦黑色, 喷洒清水灭火星, 取出放凉, 但艾叶质轻, 炒炭过程中, 火候不易掌握, 造成受热不均, 有的燃烧灰化, 有的仍为生片, 且在炒制时产生大量浓烟, 对操作人员产生不良刺激因此, 近年来有人将清炒改为砂烫和烘制, 避免了“不及”, 和“太过”, 尤其是烘制法, 控制适宜的温度, 保证了艾叶炭“存性” , 防止药物灰化, 成品收率高, 提高了药品质量, 与炒炭法相比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的刺激, 与锻炭法相比可缩短炮制时间, 节约能源。【5】 3 艾叶的化学成分 3.1 挥发油  目前已确定正品艾叶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20 %~0.35 %(ml/ g) 【6】,炮制品含量降低为0.07 %~0.15 %(ml/ g) 【7】,从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 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α- 侧柏酮 、 α- 水芹烯、1-辛烯-3-醇等60 种成分【8】 。植物生长的地区、环境、气候不同,艾叶油主要成分及含量也有差异。【9】 3.2 黄酮类成分  包括5 ,7 - 二羟基- 6 ,3′,4′- 三甲氧基黄酮、5 - 羟基- 6 ,7 ,3′4′- 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和柚皮素等。 3.3 桉叶烷类成分  包括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 - 氧- 4β-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内酯、1氧- 4α-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 内酯 【10】。 3.4 三萜类成分  包括α - 及β - 香树脂醇、无羁萜、α- 及β- 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 甲氧基- 9β,19 - 环羊毛甾- 23 ( E) 烯—25 ,26 -二醇等【10】。 3.5 其它成分  如:β- 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等【11】 4.艾叶的药理作用 4.1 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量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水浸剂,艾叶烟熏和艾叶油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支原体作用。艾叶油4 ×10 - 3浓度时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成分4 - 松油烯醇2 ×10 -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12】 。艾叶水煎液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培养基经艾叶烟熏后显示较好的抑菌作用。烧伤患者创面经艾条烟熏后,创面菌落减少率为74.64 % ,用艾条烟熏消毒烧伤病房可提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