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自动化系统-5
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现代化灌区示范区建设项目
施工二标段6# — 9#系统的自动化滴灌系统
技
术
方
案
目录
1.1总体设计思想 2
1.6自动化灌溉系统 10
1.7软件设计 12
1.8设备配置 16
1.1总体设计思想
1.1.1项目设计原则
1)先进性:基于现代通讯技术,利用无线微波技术,构建了面向现代农业灌溉应用需求的物联网方案。远程实时获取了大量区域墒情、气象、地下水位和作物长势等信息,实现了墒情(旱情)自动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信息高效发布、无线自动控制灌溉和电磁阀。系统运行时高度自动化,技术先进。
2)安全性:能够保证系统运行时的高可靠性,达到系统电源、信号接口的安全保护,关键部位出错时的快速切换。可以尽量避免硬件设备被雷电破坏,达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认证,防止非法访问。
3)扩充性:系统网络的结构、通讯方式和设备的选型都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充性,满足网络扩充的需要和未来应用软件开发的需求。
4)一致性:硬件和软件的选型可以符合将来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统一的人机接口界面。
5)完整性:系统结构、硬件设备和软件开发符合整个系统的要求。
6)可靠性:不因其本身的局部故障影响现场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系统的可用性指标均达到国家水电、水利行业的规定。
7)开放性:系统采用标准的通讯协议,并预制有通信接口,可实现与其它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需要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可以与上级部门连接实现信息传递汇报。
8)可操作性,在建成之后易于维护人员管理。
1.2设计依据
1)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2)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3)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5)GB9385-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6)GB9385-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7)GBJ42-81 《工业通信设计规范》
8)IEC364-4-41 《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
9)GJ/45-8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0)HG/T20700 《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规定》
11)HG/T20513 《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
12)GB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3)其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1.3系统架构
灌溉自动化及信息采集系统结构图如下:
采用先进实用的滴灌自动化监控技术,根据示范区滴灌微灌工程地块位置结构和用户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灌溉自动化及信息采集系统总体网络架构如上图所示,主要由现地控制站、信息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和远程管理平台组成。
现地控制站与监控管理中心采用无线AP通讯方式连接。
现地控制站主要由传感器、控制设备等组成,是现场信息监测和指令执行机构,包括首部运行能效监测器(采集电压、电流、功率、能效、管道压力)、超声波流量计、灌溉控制RTU、气象站、气象环境检测站、视频和作物长势监测站等。
监控中心设在灌溉首部,实现现地控制站数据收集,下发指令对现地控制站进行遥控,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对项目区灌溉水量、土壤墒情、作物生长、地下水水位、天气要素、环境要素以及视频监测等信息自动采集监测和信息传输,灌溉智能化控制,信息综合处理并发布。首部监控站由电网供电,灌溉控制RTU,数据采集站、田间气象站均采用太阳能供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