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一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2供参习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最普遍)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2.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与注记的说明,注记是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二.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哪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在一些生活小区,有社区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和学校。小区配套设施完备,人们生活便利。
3.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4.人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会逐渐适应那里的环境,进而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产生喜爱与依恋的感情。这种认同感,对社区的团结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社区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一.1.乡村聚落,及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分布:
①高山上——为了避免洪涝威胁(洪涝区)
②水边——气候干旱,降雨量稀少 ,需要充足的水分(干旱区)
形态:
①组团状——平原 ②条带状——山谷
3.乡村聚落的建筑:
①自然环境气候:陕北窑洞——冬暖夏凉 云南傣家竹楼——防潮
骑楼——遮阳避雨 冰屋——防寒保温(低矮、无窗)
沙特阿拉伯民居——适应昼夜温差大(墙厚、窗小)
②人文条件:福建客家竹楼-----御敌
4.由于自然条件不同,人们生产生活各不相同,生活也各具特色。
农村——从事耕事耕作 渔村——从事捕鱼工作
林场——从事植树造林工作 牧场——从事放牧
二.1.城市聚落: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及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是由乡村聚落演变发展而来的)
村落——市井——集市——城市(主要因素:商业)
2.功能(城市生活不单一): ①.政治—北京、伦敦②.经济—上海、香港③.文化—巴黎、西安
3.城市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
内容/地区 乡村 城市 自然景观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不同) 依山傍水、房屋稀疏 高楼林立,住宅楼群
交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
配套设施完备 建筑物
(高度、密集度等) 房屋低矮,密度小 房屋高,密度大 公共设施
(类型、数量、便利程度等) 公共设施类型数量少
不太便利 公共设施类型数量多
便利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职业) 人口少,密度小,主要从事农业 人口多、密度大从事职业多:工业、商业、服务业 往来在区域之间
一.1.无论乡村还是城市,它们总是与一定的区域相联系。而不同的区域,其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同,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有所不同。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多样化的需求,各地区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包括物质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地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3.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叫做等高距。
4.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相同海拔的各点连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五大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点。 ②同图等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处处相等。 ③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同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都闭合。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除陡崖外。 ⑤用等高线疏密反应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缓坡,密集—陡坡。 (等高距间距相同,比例尺大,坡陡,反则小)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地点的连线。山顶:闭合曲线,由外向内递增。
山谷:等高线向高突出的地点的连线。鞍部: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陡崖:等高线密集向齐重逢的地方。
分层设色地形图: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