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羚羊木雕资料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与感悟家庭成员间应如何正确地相处。 重点 品味语言,理解感悟课文,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难点 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含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谈话法、朗读法、自述法。 学生 1.课前请同学们在练笔里写写自己进入中学后在家庭中的变化,准备在班里交流。 2.课前自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师 1.查阅指导朗读的资料,教师参与分角色朗读。 2.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和谐与温馨应该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由于年龄的差距、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之间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方面必然会有种种的差异。当你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主见的时候,分歧与矛盾也就接踵而来了。《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载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1.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很贵重。 (2)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故事的基本结构该如何划分? 家庭生活中的一场小纠纷。“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了“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可以从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三个方面划分结构。 (3)涉及哪些人物? 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先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分配好角色。 3.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 1.研读课文,思考: (1)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作者是如何安排布局的? 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来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是今天的事。作者开头就写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使气氛紧张,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穿插上星期的事情使文章情节紧凑。文章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作者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人物的出场顺序有先有后,使文章波澜起伏。 (2)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我”和万芳是最要好的朋友? 上幼儿园时,就形影不离,被语文老师称为“合二而一”;上星期,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 (3)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可以。羚羊木雕有价,情义无价。只知珍惜有价的羚羊木雕,不知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 (4)请你揣摩一下父母的心理活动,看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羚羊木雕价值昂贵,绝对不能拿它轻易送人,别说是小朋友之间,就是大人之间送礼物也要看人而定,值不值得送这么昂贵的礼物。说白了,就是金钱有价,友谊也有价。 (5)父母的错误在哪里? 他们的错误就在于把纯真友谊的价值与钱财的价值相提并论,没有真正理解友谊的珍贵,友谊的无价。任何人如果将友谊与金钱放在同一个天平上,那么他们都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6)“我”为什么不愿意要回那个羚羊木雕? 因为万芳是“我”的好朋友,她为人仗义,关心体谅他人,对“我”的帮助太大了,送一个小小礼物只是表达作为一个朋友的心意。现在把已经送人的东西再要回,岂不是太不仗义,太伤人自尊了吗?木雕尽管价值昂贵,但“我”和万芳之间纯真的友谊却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送她这样一件礼物又算什么呢! (7)“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孩子对父母做法的严肃质问。“我”的不服是出于真诚无私的友爱。“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表现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