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时事讨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时事讨论

“拆掉那些门槛”:公共图书馆的杭州样本 50岁的褚树青,担任杭州图书馆馆长已经13年。因一则题为“杭州图书馆10年不拒乞丐,唯一要求是洗手”的微博,褚树青对前来向他投诉的读者所说的那句—“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褚和他所在的杭州图书馆再次被置于镁光灯下。 此前的2011年,这个故事也曾在网络中广为流传,长期默默无闻的褚树青和图书馆工作走入公众视线。 “是真尴尬,这几天不断有不少同行问我,‘褚馆长,你们怎么又在炒作啊?’我也想不通,只好笑笑。同行们也有压力,他们问我,‘你们这么做了,让我们怎么办?’ 过去,图书馆都会和电影院或者音乐厅一样,明确衣衫不整、着拖鞋以及背心者不能进入。目前,仍有一些图书馆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 欢呼和褒奖中也夹杂着些许反对声,反对声部分来自图书馆业内,有人甚至在网络中责问,他为什么不到前台来接待乞丐? 多年以来,褚树青所在的杭州图书馆一直实践着“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的理念,拆掉了图书馆对衣冠不整者设置的门槛,拆掉了图书馆城乡区域不能互通的门槛,拆掉了借书需要押金的门槛,拆掉了传统图书馆典藏阅的门槛,也正在拆掉“图书馆是一个管理机构”这一认识的门槛。 图书馆的标准化有问题 褚树青说话温柔、条理清晰。他是个“陈旧人物”,用着一款老式的诺基亚手机,不喜欢泡在网上,也尚未开通微博。 1981年高考结束后,树青被分配到杭州图书馆古籍部工作,古籍部的工作主要是对古籍文献整理、版本及金石拓片鉴定。 当时,全国正掀起一个整理古籍高潮,对古书、碑帖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仔细鉴定,对已经霉烂虫蛀的线装书也要“修旧如旧”,很多人都不愿意干。在一天天的接触中,擅长文史的树青渐渐地爱上了这个职业。 “很幸运,古籍部十多个博学的老先生成了我的导师,专家们倾其所有向我传授古籍知识。”褚树青说。 不过,褚树青并非完全听话的徒弟,他有着自己的思考。“刚入行时,图书馆有许多条条框框的分类法,比如陈毅、贺龙的书要放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书架上。我就会问,为什么这些书不能放在‘军事家’架上,不能放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书架上。” 师傅回答不上来,只能以一句“我们就是按这个标准放的”搪塞。“我喜欢问个为什么,老辈人答不上来,这就促使我思考图书馆的标准化是有问题的。”褚树青说。 “什么叫古籍?按照当时的规范,线装书算是古籍,但上世纪70年代,曾出版过线装版的《毛主席诗集》,按这个标准,《毛主席诗集》就变成古籍了,这显然不科学。”褚树青说,“什么叫图书馆?简单说,是把书怎么放进去,再怎么拿出来。这就是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但是过去的标准不是那么严密的,就出现了很多死书。” 1998年,褚树青就任杭图业务副馆长。当时的杭图,馆藏图书才80万册,每年购书款仅100万元。其时,国内图书馆业大多热衷搞经营,图书馆大部分场地用于出租赚钱,利用馆藏这种公共资源来获取收入。 以杭图为例,当时杭图向读者开放的面积仅500平方米,看书要办各种证,借书证、阅览证、研究证、快借证、重点读者证—办这些证都是要收费的。在文化部1999年做的图书馆业务考评中,杭图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 温和的变革之路 2000年,时年37岁的褚树青通过公开竞聘,成为杭州图书馆馆长。上任之后,他对图书馆进行整顿,将出租的场地收回,开放面积从500平方米增加到1300多平方米。 接着,他推出一项改革:14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军人办证免费,家庭困难读者免交押金。此举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随后两年,国内图书馆学理论界开始探讨公共图书馆借阅是否应该收费。支持者认为,图书馆产业化是全世界的趋势;反对者则认为,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职能是保障社会信息公平—收费则意味着门槛。 “变与不变,是观念问题。过去图书馆界认为,图书馆的职责是把书管理好,不要破损,不要丢失,认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保存文献,传承地方文化。”褚树青认为,图书馆为了管理,设立了许多读者规范,虽然把读者管理了,但为所有人群服务这种最大程度开放的服务没有了,“所以上个世纪末,很多人情愿到书店而不去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清规戒律太多。” 在冲破了上述争议之后,杭州图书馆开始了免费开放的道路。2003年,杭州图书馆决定对所有读者开放。“公共图书馆其实和公园以及其他公共设施一样,应该对所有人开放,读者只需要遵守杭州市市民准则就可以了,我们又何必去制定多余的规则。” 此时的褚树青还在思考拆掉另一个“门槛”—城乡区域一体化。我国的图书馆数量众多,学校、单位、企业都自办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后,企业图书馆逐渐消失,学校图书室也已萎缩,加上图书馆为创收向读者收费,图书馆功能被严重削弱。当时,杭州的区县图书馆一年的购书经费多的一年10万元,低的只有四五万元,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在这个背景下,褚树青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