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务段中级工实作考试题讲解
中级功复习题
(一)选择题
1、(D—600m)不属于我国铁路采用的到发线有效长度。
2、(C—警冲标)不属于线路标志。
3、路基侧沟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B—0.4m)。
4、当350m曲线半径≥300m时,其轨距加宽值为(B—5mm)。
5、铁路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的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A—1‰)。
6、直线线路上轨向以10m眩在轨头内侧顶面下(C—16mm)处量取最大度。
7、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以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下列关于光带和轨底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如果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
8、(C—钢轨的长度)不属于钢轨的主要参数。
9、在60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轨端距第一孔中心距为(B—76mm)。
10、在50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一孔至第二孔中心距为(C—150mm)。
11、在75kg/m钢轨上钻螺栓孔上夹板时,第二孔至第三孔中心距为(D—130mm)。
12、60kg/m钢轨轨头宽度为(C—73mm)。
13、50kg/m钢轨轨底宽度为(B—132mm)。
14、75kg/m钢轨高度为(A—192mm).
15、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先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但切口与锯口的距离不得小于(B—100mm).
16、(C—每根钢轨截去伤损部分后,长度超过10m的钢轨),不属于经审批后予以报废的钢轨。
17、钢轨接头在直线地段每节轨上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3I11r11,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D—15mm).
18、某地区Tmax=60℃,Tmin=―10℃,在轨温为15℃时调整轨缝,钢轨长度为25m,则预留轨缝ao为(A—12mm).
19、轨缝应设置均匀,25m钢轨地段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不得大于(A—±80mm).
20、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B—6mm).
21、下列关于轨缝调整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线路爬行量超过50mm).
22、调整轨缝作业使用短轨头时,拉开的最大空隙不得超过(D—150mm).
23、提速道岔铺设木岔枕时,应用(A—2600mm×260mm×160mm的木枕)过渡。
24、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允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当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每千米配置为1667根时,其轨枕间距为(A—600mm)。
25、作用于钢轨上的(B—纵向水平)力称为爬行力。
26、(D—在线路上进行涂油)不属于防止线路爬行的措施。
27、轨道加强设备伤损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轨道加强设备伤损标准的是(D—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
28、我国铁路规定道床厚度为(C—30~50cm).
29、关于曲线外轨超高设置的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便于养护维修)。
30、《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A—I、II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和III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4%时),需用竖,曲线连接。
31、测速点相距200m,实测时间为5s,则列车速度为(B—144km/h).
32、在某一铁路线上,曲线半径为600m,列车通过该曲线时的平均速度为66km/h,则该曲线应设超高是(C—85mm).
33、某曲线半径为400m,超高为125mm,允许最大未被平衡超高采用75mm,则该曲线最高允许速度为(A—82.3km/h).
34、有一未改建的曲线,其半径为450m,缓和曲线长度为50m,则每10m缓和曲线轨距应递减(D—0)。
35、曲线半径为800m,列车平均速度为70km/h,则外轨应设置障碍(C—70mm)的超高。
36、半径为300m的曲线,正线缓和曲线的正知与计划正知差超过(B—6mm)为超限。
37、半径为450m的曲线,正线圆曲线正知连续差超过(C—10mm)为超限。
38、半径为500m的曲线,正线圆曲线正知最大最小值差超过(C—12mm)为超限。
39、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在困难条件下可按(B—2‰)递减。
40、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B—25m).
41、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A—20m).
42、曲线半径为650m的到发线,圆曲线正知连续差允许偏差为(B—8mm).
43、曲线半径为700m的正线,缓和曲线的正知与计算正知差允许偏差为(B—4mm).
44、曲线半径为800m的正线,圆曲线正知最大最小值差允许偏差为(D—12mm).
45、某曲线现场实测正之和为2000mm,如用绳正法整正此曲线,则计划正知之和必须为(C—2000mm).
46、某曲线其直缓点的正知为5mm,缓圆点的正知为95mm,则圆曲线中点的正知为(D—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政策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提升作用.docx
- 地质建模软件:Surpac二次开发_(22).地质建模质量控制与验证.docx VIP
- 个人授信及担保协议.doc
- 汽车电子电磁兼容emc标准分析资料精.pdf VIP
-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原卷版及答案).docx VIP
- 最新宝宝填色涂色本(精排WORD打印版).doc VIP
- 地质建模软件:Surpac二次开发_(5).三维地质建模技术.docx VIP
- JJF 1554-2015 旋进旋涡流量计型式评价大纲.pdf
- 侧柏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规程.docx VIP
- 餐具清洁小能手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