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施工的基本要求要点
隧道施工的基本要求
一、隧道工程测量
1、洞外控制测量
1.1隧道洞外平面控制,应符合测规的有关精度要求和作业要求。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进行施测。
1.2洞外控制测量应在每个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水准点,作为洞内测量的起测依据。
1.3隧道水准测量的高程应利用一端洞口线路定测水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高程进行测量,并传算到隧道另一端洞口进行闭合。
2、洞内控制测量
布设洞内导线应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组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导线边的边长应根据测量设计要求,并考虑通视条件,宜选择长边,在直线地段不宜少于200米,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米。
3、洞内施工测量及竣工测量
3.1洞内施工测量
3.1.1用导线测设,中线点间距直线地段150~250米,曲线地段60~100米;应根据导线设立,其距离可用导线边长距离;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控制测量的隧道,中线点间距距离直线地段不宜短于100米,曲线地段不宜短于50米。
供衬砌用的临时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以不大于10米为宜。
3.1.2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并应经常复核,其精度可按中线复测精度执行。待控测后该水准点应再作修正。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米应设一个水准点,隧道中线测桩之间距,在直线上不得超过10米,在曲线上不得超过米。
3.1.3隧道的衬砌内轮廓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并放出横断面十字线方向,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及校正,以确保无误。
3.1.4隧道贯通后,应将相向两方向测设的中线,各自向前延伸一适当距离,如贯通面附近有曲线始终点时,则应延伸至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一定距离,以确定中线调整。
3.1.5当隧道贯通后,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进行调整。该段的开挖及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高程进行放样。其调整方法按?测规?办理。
3.2竣工测量
3.2.1隧道竣工后,应在直线地段每50米、曲线地段每20米,以及其他需要的地方,均应测量隧道净空断面,包括内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轨顶面以上1.1、3.0、5.8米处宽度,均以线路中心为准。
3.2.2隧道竣工测量后应埋设永久中线点。直线上每200~250米设一个,曲线上应在缓和曲线的始终点各设一个,原曲线地段可根据通视条件加设。隧道内水准点每千米设一个,短于1公里的隧道至少设一个。隧道永久中线点、水准点位置应在边墙上绘出标志。
3.2.3隧道竣工后,应交净空断面测量和永久中线点、水准点的实测成果及示意图,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二、洞口
洞口段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排水系统应尽早完成;
进洞前应将仰坡、边坡危石处理好,先加固、后开挖。边仰坡开挖应由上而下顺序开挖,挖方全部作好后,方可进洞;
洞口段衬砌应及时封闭成环,及早施作隧道门,增强洞口稳定性。
三、开挖
1、施工要求
1.1在开挖过程中应对围岩进行地质工作(观察、量测、试验、地质素描),并结合岩层构造、岩性及地下水情况判定其稳定性。
1.2应严格按施工图纸控制开挖断面,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每平方米内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对整体式衬砌,侵入值应小于10cm;其它衬砌应小于5 cm;拱脚和墙脚以上1米范围内严禁欠挖。
1.3爆破后应有专人负责清帮找顶,同时要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立即进行检查,发现险情或隐患及时处理。
1.4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时,开挖轮廓应按设计预留变形量,当设计无规定时,变形量可参照下表确定。
围岩级别 预留变形(cm) 检查数量 检验方法 Ⅱ 1~3 每5~10米检查一次,初期支护紧跟时,喷锚前检查一次 测绘周边轮廓断面,核对设计断面。 Ⅲ 3~5 Ⅳ 5~7 Ⅴ 7~10 Ⅵ 设计确定 注:(1)深埋、软岩隧道取大值,硬岩隧道取小值。
(2)有明显流变、原岩应力较大和膨胀性围岩应根据量测数据反馈分析确定。
2、爆破作业
2.1隧道开挖应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等进行钻爆设计。钻爆设计应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岩石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2.2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和地质预报。
2.3周边眼的堵塞长度不宜小于20cm。
2.4安全地点至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在独头坑道内不小于200m。
2.5光面爆破的炮眼痕迹残留率,硬岩应大于80%,中硬岩应大于等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2.6钻爆开挖应严格控制超挖,洞身开挖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cm)和检验方法
围岩级别
开挖部位 Ⅱ~Ⅳ Ⅴ、Ⅵ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拱部 平均线性超挖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隐患排查治理要点.ppt
- 隐私受保护-活动探究型课件1要点.ppt
- 隐形车衣价格要点.ppt
-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要点.doc
- 隐私和隐私权ppt课件要点.ppt
- 隐私和隐私权要点.ppt
- 随您所愿生成参考文献的技巧--EndNote X7要点.ppt
- 隐患排查-赵雪莲要点.ppt
- 隔代教育的利弊要点.ppt
- 隔离开关概述要点.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