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ppt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说ppt要点

师(作者、背景介绍):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 这篇《马说》大约创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提升任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mu)下,郁(yù)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师(体裁介绍):《马说》题目中的“说”,按照预习提示这是一种体裁类型。那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初中阶段还学过哪一篇古文是同属于这种类型的? 生:《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也称“杂说”。而它较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写法灵活、自由。 “马说”即谈马,论马。 (突出“托物寓意”即可) * 听课文朗读(注意、标示读音) 请学生读出相应字音 解释:石:容量单位    食:shi 食物/吃; si饲、喂养。 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梳理字词。我们已经要求大家做好预习(先请大家拿出预习作业),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翻译、互相补充。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先标出来。我们最后在一起解决 * 相信大家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中的字词。 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以南的地方,大家一起套路补充。   既然大家没有问题,那么就然老师来考考大家: ⑴、千里马:日行千里的良马。(本文指人才) ⑵、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⑶、辱:辱没。 ⑷、骈:一同。 ⑸、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⑹、称:著称。 【而:可是,但是。   故:因此,所以。   于:在。  之:的。   以:凭借。   虽:即使。】 ⑺、一食:吃一顿。 ⑻、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⑼、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⑽、等:等同。 ⑾、常:普通的。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是:这种,这样。   能:A、能够;B能力。  安:怎么。】 ?⑿、策:用鞭子打。 ⒀、道;正确的方法。 ⒁、尽:竭尽。 ⒂、材:通“才”,才能。 ⒃、鸣:鸣叫。 ⒄、通:通晓。 ⒅、执:拿着。 ⒆、临:面对。 ⒇、知:识别、了解。 【之:代词。   以:按照。   其:A、难道。(反问语气词)B、他们(代词)】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意思是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得”,意思是能。“安”:疑问代词,意思是怎么。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意思是用鞭子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补充:“马之千里者”:意思是千里马。“千里者”是者字结构,意思是(一天能够跑)千里的。在“千里者”与“马”之间插入助词“之”,就构成了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即“马”是中心语,“千里者”修饰“马”,是“马”的定语后置。这么处理是为了强调“千里马”。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的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当中主要围绕什么来展开的? 围绕伯乐识千里马、食马者不知千里马来展开议论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看每一段。(归纳各段的内容) 朗读第一段 师: 第一段主要讲什么? 生: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如果没有能识马的伯乐,千里马就会被埋没,被人当作普通马一样看待。先有伯乐这人然后才出现千里马。实际上是不会的。这个句子其实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反过来说,如果不被伯乐所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朗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主要讲什么? 生:第二段:分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直接原因: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就表现不出来。造成这种情况,因为“食马者不知其能而食之”,换言之,就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力。从?反面角度写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性。 朗读第三段 师:第三段主要讲什么? 生:不是天下千里马,而是“不知马”。这种“不知”表现在不以其道策之,不尽其材食之,其鸣之又不能通其意。更可笑的是执策而临之,还说天下无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伯乐不常有!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