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能源热潮的“冷”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新能源热潮的“冷”思考

对新能源热潮的“冷”思考 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本身困难重重,更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失衡。新能源系统的建设将会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进程,不可操之过急。 (文/VACLAV SMIL)2004年6月,一家能源期刊的编辑打来电话,说最近发布了一份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的计划,想听听我的看法。“准备建在哪儿?” 我问道,“亚利桑那、西班牙、还是北非?”其实都不对,它将位于纽伦堡的东南方,横跨巴伐利亚乡间的三个地区。 我说,这肯定是搞错了。我的故乡就在国境对面的捷克,离那儿不远。直到今天,我都还清楚地记得,那里的夏季阴雨绵绵,我们每天都只能在屋里度过。巴伐利亚的天气,就像是美国的西雅图,或者中国的四川。那里根本不适合修建太阳能发电站,可德国人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座输出峰值为10兆瓦的发电站已于2005年6月投入使用。 促使这一切发生的,是政治背后的最大推手:金钱。在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地盘上,政府补贴是王道,而消费者却要为此买单。 除去水力和地热发电之外,其它可再生能源还无法在不依靠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与传统能源竞争。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较低的容量系数(即发电站的最大发电量和装机容量的比值)。一般情况下,核电站的容量系数为90%以上,火电站的容量系数在65%到70%之间;然而,即使在晴朗的西班牙,太阳能发电站的容量系数也达不到20%;安装在干燥陆地上的风力发电机,有25%到30%的容量系数,而安装在近海可以达到40%。如果要利用太阳能或风力发电,就需要在相应资源充沛的地区铺设整套电力线;同时,由于太阳能和风力的不稳定性,我们还得应对变化多端的电网负载。 虽然这些缺点人所周知,却被新能源的拥趸和各种媒体轻易地抛诸脑后。最糟糕的是,这些鼓吹者并没有意识到,即使新能源的优势再显著,推广它们也是需要时间的。 比如,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在2008年提出了一项计划,要在十年内,用新能源取代美国所有使用化石燃料的发电站。Google也有自己的计划,那就是在2030年以前,削减掉美国的全部火电站;这项计划提出于2008年,而在2011年宣布放弃。另一项更具野心的计划,来自一篇2009年发布于《科学美国人》的文章,作者马克·雅各布森(Mark Jacobson)和马克·德鲁奇(Mark Delucchi)分别是斯坦福大学的土木工程学教授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运输系统的学者。两人提出,要在2030年以前,将世界上的全部能源替换为新能源。 从历史和技术的角度来看,他们大大低估了新能源带来的诸多问题。 发展新能源,全靠政府补贴? 德国政府在2004年提出,要在未来20年内,向太阳能发电的投资者提供每千瓦时0.57欧元的补贴(即“上网电价补贴”)。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当时使用其他能源的电力价格是每千瓦时0.20欧元;而美国2004年的平均电价是7.6美分,也就是每千瓦时0.06欧元。可以想象,在补贴的刺激下,巴伐利亚的太阳能发电站只是个开始。到2011年底时,德国的太阳能发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5兆瓦,比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还多。当一种能源刚开始得到巨额补贴时,一切都会显得无比顺利,不过它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今年三月,当德国国会得知本国电费在欧洲排名第二时,他们通过投票,削减了各种太阳能发电补贴,最高幅度达29%。 针对新能源的大手笔补贴,并非只在德国才有,这是全世界的常态。西班牙也曾经对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进行过补贴,到2010年才把对大型发电站的补贴额减少了一半。2010年12月,美国因中国向风力发电机制造商提供的高额补贴,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了诉讼。而在美国,得到最高政府补贴的能源产业既不是风电,也不是太阳能,而是生物燃料;具体地说,是用玉米提炼的乙醇。 根据美国审计总署的数据,2011年美国对乙醇制造业的税务补贴,一共花去了纳税人61亿美元。除此之外,乙醇制造业还带来了三项隐性支出:第一,水土流失;第二,化肥中多余的硝酸盐会随河流进入墨西哥湾,在沿岸形成“死亡区”;第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把40%的玉米收成用于乙醇生产。而最大的浪费在于,用其制造出的乙醇燃料,大多数都用于低效能的乙醇动力汽车。 也许你会说,政府补贴的出发点是好的;的确,用补贴刺激新能源发展的做法早已有之。为鼓励勘探,政府已向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提供了数十年的减税。核电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巨额研发经费。从1948年到2007年,核电的研发补贴几乎占到了美国联邦科研总支出的54%。在法国,核电获得了国家电力公司的全力资助。没有这些经费支持,核电在法国绝不可能发展到今天75%的占有率。但我们必须思索,对新能源的经济补贴,是否能起到其支持者承诺的效果? 不要被这些新能源的支持者夸下的海口冲昏头脑。他们说,只需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些新能源就能彻底取代化石燃料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