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素园传略.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韦素园传略

远志宏才厄短年 ——韦素园传略 韦 顺(韦丛芜的侄子、新华社高级记者) “君以一九又二年六月十八日生,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卒。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这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四年四月代韦丛芜、台静农、李霁野三人为韦素园书写的墓记。言简意赅,评介中肯。 韦素园的一生只有三十年。这短促的人生旅程,他是怎样走过的呢? 素园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家集的小商人家。这个地方古名鸡父城,春秋时代就有了。它南枕大别山,西临史河,与省内金寨县、河南的固始县相毗邻,是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它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交通顺利,人烟稠密。《霍邱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邑中舟车之集,商贾所凑,以叶家集为最。”许多土特产如木、竹、编织器皿等,均以叶集为集散地。象郊区柳树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有竹园。民主革命时期,叶集是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据老人回忆,大约一九二四年,叶集附近就建立了党的组织。 素园原名崇文,兄弟姊妹六人,他排行第三。他开始读书发蒙是进的私塾。在这里他打下了古文的基础。这时候素园就具有对封建迷信和不合理事物的反抗精神。他倡议并带头剪去头上的辫子,引起乡民的惊讶和议论。 鲁迅先生在纪念韦素园的文章中说:“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这话最切中地说明了素园的性格特征。他才几岁的时候,家里大人中有谁说了他一句他不如意的话,他就往房角一坐。闷声不响,不吃不喝,啃着指甲不理任何人,一直到说他的人走到他面前说几句好话,三幼三拉,他才恢复常态。 素园从小就是个循规蹈矩从不说谎的孩子。有一次,他失手把家里准备为大哥的婚礼办筵席而新买的十只大瓷碗打破了一个。爸爸回来,看到地上的碗片,大发雷霆,喝问是谁打碎的。家里人都不敢作声。他却从屋内走出对爸爸说:“是我上午打碎的。“爸爸举手要打,他低着头哭泣,一动不动。爸爸的手又慢慢放下:“好吧,以后要当心点。”爸爸说的很和气,说完就走出去了。可素园还是哭个不停,谁也拉不走他。他不吃饭,也不理人,直到疲劳已极,倒在地上睡着了,妈妈才把他抱到床上去。 一九一三年素园十一岁,离开家乡到一百四十里外的霍邱县城县立小学读书。有一天他在上学途中,在埋蛇沟边看见一条蛇。他花费很大工夫把蛇打死,然后又扒土,把蛇埋好。他赶到学校,迟到了半小时。老师责问他为什么迟到,他叙述了打蛇的经过。老师听后说他贪玩,弄蛇误课不应当。素园不同意地说:“老师,你不是在埋蛇除害的故事吗?你还说,这条埋蛇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起名的,为什么我打蛇埋蛇就不对了呢?”老师说:“孙叔敖打死的是毒蛇。我向你们说过,因为人见了这种毒蛇就要死的,所以他觉得自己倒霉,遇见了这种蛇;自己该死算了,可别让别人再遇见它,于是他就把它打死埋掉。你今天在路上看到的小蛇,肯定不是当年那种毒蛇。路边小蛇多呢,你未免太认真啦!”素园认真地说:“我怎么知道它不是毒蛇呢?反正我打蛇埋蛇总没有错。至少也可以免得让小同学们见了它,吓得惊叫吧。”老师看着素园那认真的表情,摇头叹息说:“你这孩子太认真了,太认真了!” 公元一九一三年,中国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各地风起云涌兴办学堂。当时叶集也出现了革新派,以孟述思、台介人、董琢堂、韦凤章、陈伯咸、朱蕴如、管坦安为代表,在叶集办一所小学,校址选在火神庙。庙内菩萨众多,其中老君、神农、文昌君最上,故火神也称三圣宫。既要借庙办学,就得推倒菩萨。哪知风声一传出去,以清朝八贡阎杏荪、秀才尤世生和尤恒谷为代表的守旧派,仗状在霍邱城里的翰林李晓峰、绅士裴伯三为后台,阻挠办学。他们利用一些人愚昧无知,煸动迷信,说推了菩萨,得罪了火神,叶集全镇要失大火。接着他们拉拢了一批铁匠出来反对,这样,推菩萨兴学的事不能立就。于是新派就在庙旁的几间简陋的旧屋里办学。一九一四年初春,韦素园、韦丛芜、台静农、李霁野、安少轩、安仲谋、李仲勋、张目寒、陈世铎、陈东木等都进了学堂。 孟述思虽然是清朝举人,但怀才不遇,感到报国无门,对清政府的腐败深恶痛绝。他回乡办学,意在教育后代,唤起民众,复兴中华。他创办学堂,是想借览西学,中西合流。学校当时开设了国文、算术、地理、历史、卫生、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当时的口号是“刚日读文、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种新学的影响下,时间不长,师生们都感到学堂与庙宇并立,颇不相称。于是酝酿“废塑像,立新规”,“大破三圣宫,砸烂火神庙!”学生中数韦素园最积极,以他为首的几个积极分子,向同学解说破废立新的意义,很快团结了一批同学。这时候同学形成了两派。反对的是原来就反对办学的旧派人物的子弟和他们联络的同学。不过相持不久,韦、安、李、台几家的学生就占了上风。这是因为,一来学堂有些教师是他们的后台,二来旧派中的阎八贡与这几家也有点亲戚关系。阎八贡是盘踞叶集的实力派,他看到学堂已经办成,再反无用;新派势力日增,不如因亲戚关系卖个人情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