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结构 “失落的天真”“两个堕落的女人,凯蒂和她的女儿的一出悲剧。”“这是一个美丽而悲惨的姑娘的故事。”凯蒂轴心。四章,“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没有单独给凯蒂写一章。 第一章《1928年4月7日》“班吉的部分”。 正常与非正常只是程度的区别。 第二章《1910年6月2日》“昆丁的部分”。 第三章《1928年4月6日》“杰生的部分”。 第四章《1928年4月8日》“迪尔西的部分”。 前三章第一人称“我”,主观。 第四章传统“全知全能”角度,客观, “我看见了始,我也看见了终。” 对前三部分的平衡。病态人格。 “现代人”形象,孤独感、疏远感与无根感。 唯一健康力量。忠心、忍耐、毅力与仁爱。同情。不畏仇视与歧视,勇敢保护弱者。 * * 多视角叙述 首先,故事表面乱实际有内在秩序。 按时序ABCD书中却是“CABD”。 逻辑性,童年、大学、杰生当家后及当前。 没落史也有内在脉络。 其次,不正常内心活动要求读者积极参与才能解读故事含义。 * * “树枝的阴影”与复合式意识流 福克纳:“间接的叙述往往更加饱含激情,最高明的办法莫若表现‘树枝的阴影’,而让心灵去创作那棵树。”凯蒂是“树”。始终没出场却是意识中心。 “复合式意识流”。不同人物想同一件事:对凯蒂的堕落在意识中强烈的骚动。作品成为多角度交叉互补的结构。 性格与命运多角度展现。 “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描绘”现代人灵魂全景图。 * * 神话模式 基督受难周。 1928年的三日正是基督受难日、复活节前和复活节。 美国南方堕落与拯救。夏娃——凯蒂。框架是堕落及后果。 基督庄严神圣/康普生子孙委琐堕落。基督教导门徒相爱/现代人得不到爱甚至仇恨。耶稣受难拯救人类/康普生子女自救也不能,反讽。 迪尔西像拯救者,支柱。 * * 喧哗与骚动 The Sound and the Fury (1959) 导演: 马丁·里特 主演: 尤·伯连纳 乔安娜·伍德沃德 玛格丽特·莱顿 上映日期: 1959年3月27日 ? 美国 110 min * * 《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1930) 安斯·本德仑 妻子艾迪 一个儿子 另一个儿子 女儿 * * “多角度”叙述表现的精神状态寓意 火灾与水灾。棺木几乎被焚,几乎被汪滥的洪水卷走。 “我选择了这个家庭,把它置之于人类能够经历的两种最大的灾难之中——水灾和火灾,如此而已。” 不只是一个南方农妇弥留之际,而是“西方现代人的弥留之际”,“西方文明的弥留之际”。 * * 《圣殿》(Sanctuary,1931) 象“匪徒小说”(匪徒火并), 象“黑幕小说” (妓院内幕), 象侦破小说(律师霍雷司·班波), 实际有严肃意义。 法马尔罗说 “是希腊悲剧侵入了侦探小说。” “站在所有这些既相象又各不相同的人物的背后,只有一个形象,那就是‘命运’,正如站在不治之症的患者的病室里的都是‘死亡’”。 * * 福克纳认为小姑娘都圣洁,但从少女时期开始随着性的成熟就逐渐走向“堕落”。 谭波儿·屈莱克 匪首“金鱼眼” 律师霍雷司·班波 李·戈德温 The Story of Temple Drake 1933 * * 精神内容 书名与主人公名字。“恶”无处不在,连少女谭波儿这样一个庄严的“庙宇”’(Temple有“庙宇”的意思)里,也没有一个为“恶”所进不去的“圣殿”。 邪恶、堕落腐败的主题(伴随浓厚的南方哥特风格)。 续作《修女安魂曲》唯一出版的戏剧。 * * * * * * * * * * 第五节 美国文学 戏剧 奥尼尔 小说 德莱塞 薇拉·凯瑟 安德森 辛克莱·刘易斯 赛珍珠 菲茨杰拉德 约翰·多斯·帕索斯 福克纳 海明威 沃尔夫 米切尔 斯坦贝克 理查·赖特 “哈莱姆文艺复兴”(Harlem renalssance美国20世纪20-30年代黑人文化勃兴运动 ) 理论 “新批评派”自足的形式(The New Criticism,20世纪20至50年代, 得名于兰塞姆所著论文集 《新批评》(1941)。 * * 两次世界大战,跨越三个时代 a) 斯文时代(1880-1914,The Genteel Age)跨世纪经济繁荣。与欧洲文化联系。b) 爵士时代(1918-1929, The Jazz Age)一战后不受约束,幻想破灭和玩世不恭的“迷惘的一代”。c) 经济萧
文档评论(0)